2016食品安全热点⑧:“重组牛排”使用卡拉胶合法合规

百检网 2021-11-15
   由国家 食品药品 监督 管理总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 光明网协办的“2016年 食品安全 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于1月6日在京举行。近来,“胶水 牛排 事件”引发大量关注,对于民众和媒体对食品安全方面的质疑和对新工艺的误解,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 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指出,碎肉并不等于劣质肉,“重组牛排”属于调理 肉制品,此项技术目前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 消费者可通过 配料表对相关食品科学分辨、安全食用。
 
  “胶水牛排”引起一片哗然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在节目中播出,市场中出售的牛排,其实是用碎牛肉和食品添加剂拼接而成。该节目的播出,迅速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并有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声明指出, 该节目报道影响了 卡拉胶、TG酶甚至食品添加剂行业和食品工业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经济网舆情研究所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2月5日至12月22日共监测到进口奶粉被暂停注册相关新闻报道949条,博客149篇,论坛189条,微博原发、转发3327条,微信4140条。从该事件的网络舆情占比图可以看出,微博、微信平台对其讨论较多,其次是新闻媒体,而博客和论坛的相关讨论较少。从舆情话题趋势图可以看出,2016年12月10日媒体的大量转载报道将舆情引向高潮,引起舆论对合成牛排安全性的质疑。多个媒体试验称肉胶牛排足以以假乱真等报道,刺激网民的恐慌和愤怒情绪。随着多为业内专家对“肉胶”安全性的解读,舆情渐趋平稳。从话题地域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浙江、山东、北京、湖南等地相关舆情热度较高。
 
  “重组牛排”不是劣质肉
 
  王守伟介绍说,“重组牛排”也称“拼接牛排”,是借助肉的重组技术加工而成的调理肉制品。当前,该技术已经成为世界肉类加工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
 
  据悉,肉的重组技术借助机械或添加辅料(食盐、磷酸盐等溶出肌肉纤维中的基质蛋白,或利用辅料的黏合作用使肉颗粒或肉块重新组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形状的原料肉,并赋予调理肉制品良好的嫩度和外形。
 
  在“胶水牛排”事件中,诸多报道提及次品肉块和肉胶拼接为“重组牛排”,这使消费者很容易误解卡拉胶和“重组技术”。事实上,声称的“次品肉块”,其实是肉的分割或者肉块修整中产生的“碎肉”,绝不等同于“劣质肉”。王守伟还表示,卡拉胶不等于建筑用“胶”、塑料用“胶”。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卡拉胶不得用于生鲜肉(包括牛排中,但可用于重组类的肉制品中,且必须在产品包装的标签上明确标注,在规定的限量内使用卡拉胶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对于调理肉制品的选购,王守伟提出了三点建议。
 
  **,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用“重组牛排”冒充原切牛排、原料中含有鸡肉、猪肉等原料,但未按规定进行标示,或者掺入非食用级别的成分,都是违法行为,相关部门要对此进行严厉打击。
 
  第二,消费者在选购牛排时,可通过配料表来区分原切牛排和“重组牛排”。如果标签中有配料表,出现其他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的,则可能为“重组牛排”。
 
  第三,科学膳食,关注卫生安全。消费者日常要有意识的不断提升自己的饮食习惯,在食用“重组牛排”时,要充分熟化后再食用。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