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疫局不断探索新思路,持续加强示范区后续建设,有力扞卫了慈溪出口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
今年以来,慈溪出口蔬菜示范区累计出口蔬菜及其制品1100万公斤,货值2000万美元,无一例国外不合格通报。“慈溪局作为出口蔬菜监管的主要部门之一,始终迈步在前,积*跟进,保障出口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慈溪局局长张忠义的话掷地有声。
基地——产品合格的保障
宁波慈溪龙山出口蔬菜备案基地里,菠菜、西兰花、甘蓝等蔬菜,在慈溪局大力推行的“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培训、统一用药、统一收购”标准化生产体系管理下,长势格外喜人。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基地负责人徐聪杰兴奋的向记者说。“每年种植前,基地都会制定详细的规划书,对播种时间、化肥用量、病虫害防治等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基地还聘用多位植保员对播种育苗、农作物生长和农药残留检测等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确保蔬菜的**安全。” 徐聪杰自信的说。
为确保疫情疫病的有效控制,慈溪市政府在慈溪局的指导下组织开展“清洁田园”行动,投入600余万元资金,全面清理农资废弃包装物、农田生活垃圾、工业垃圾与建筑垃圾,开展畜禽综合整治、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实现农田保洁全区域、全方位覆盖。
为从源头上消除出口蔬菜制品的农药残留隐患,慈溪局还联合地方政府,在全国**采取“农资协会发起倡议,农资企业签订承诺,农业执法部门加强监督”模式,实施高风险农药退市制度,推动丁硫克百威、毒死蜱、三唑磷等高风险农药的自发退市,
作为宁波地区重要的出口蔬菜产地,以及宁波乃至周边地区重要的原料供应基地,慈溪目前共有12个出口蔬菜原料区域化管理基地、36个出口蔬菜原料备案基地,备案面积44284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基本形成了中西部和东部两大出口蔬菜生产区域,
体系——质量保证的关键
换上专用衣帽、洗手两分钟、消毒浸泡15秒、刷掉身上的毛发、通过风淋室……进入食品加工车间前,一共要经过13道程序,花费15分钟。记者从蔬菜基地来到海通集团的厂区,还没进入生产车间就被来了个下马威。
“是不是挺麻烦的?”海通公司生产经理陈建笑着对记者说,“这是食品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否则产品的质量安全就得不到保证。”
正如陈建所言,良好的管理体系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示范区所有出口蔬菜加工企业中,慈溪局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体系,已累计完成22个系列、49项无公害农产品地方标准、28个主导品种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的制定、发布和实施,全面覆盖出口蔬菜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各环节。
以示范区创建为载体,以“三品”认证为突破口,慈溪局积*推进主导产品标准化生产,在出口蔬菜种植、生产、加工环节广泛推广使用国际先进质量安全和卫生技术标准,进一步拓展标准化体系覆盖和推广应用,并引导种植基地开展GAP、JAS、GLOBAL-GAP等国内外认证。截至目前,慈溪已拥有宁波市级以上**农产品75个,知(着、驰名商标46个;通过QS认证203家、ISO认证70家、HACCP认证79家、GMP认证5家、GAP认证131家;以及认证无公害产地257个、无公害农产品439个、绿色食品137个、有机农产品25个。
技术——市场竞争的利器
“你好,这是我公司准备出口的青刀豆,请帮我检测下农药残留是否超标。”慈溪傅福食品公司品管胡建强向慈溪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道。
“您在这里做检测,费用高吗?”记者问胡建强。
“免费的。”胡建强高兴地回答。
记者了解到,由于慈溪出口食品企业规模大小不一,部分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无法独力完成农药残留、细菌含量等方面检测。为确保所有企业都能承担食品安全**责任人的职责,慈溪局联合地方政府,统筹检测资源,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了以慈溪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慈溪市农业局监测中心实验室、海通食品集团和永进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实验室为骨干的农业检测战略联盟体系,为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和市民开展免费检测服务。2015年,慈溪市累计定量检测农产品3403批次,其中农业检测战略联盟检测2515批次,占比73.9%,实现了规模主体全覆盖。
作为全国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市,慈溪的蔬菜生产规模、标准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程度及质量安全水平一直位居全省前列。慈溪供港澳蔬菜合格率达****,连续12年荣获由浙江省发展外向型农业联席会议办公室颁发的“发展外向型农业先进市”。2016年,慈溪把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区出口蔬菜管理经验推广到全部蔬菜种植基地,使创建工作成为一项安全工程、放心工程、惠民工程,让包括全市百姓在内的广大国内消费者也享受到示范区建设的成果。
如今,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根植于慈溪这片丰饶的土地,不断滋生壮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慈溪局将继续发挥示范区建设的**效应,为慈溪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绿色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