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 马铃薯产量世界**,但人均消费低。马铃薯营养丰富,可做 馒头、花卷、 蛋糕、 面条200多个 主食品种,是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升级的重要选择。到2025年,我国 农产品加工业附加值有望超3000多亿元。” 中国 农科院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传统食品加工与装备研究室主任张泓10月26日在 北京表示。
产量大
马铃薯总产量世界** 消费量落后
我国马铃薯产量可观,但消费量不足。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全世界马铃薯总产量达3.76亿吨,而我国马铃薯产量达9600万吨,排名世界**,但人均消费仅42公斤,远低于排名**名的俄罗斯(185公斤和排名第二的乌克兰(139公斤,与原产地秘鲁相比,也仅有它一半的消费量。另外,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主要以加工形式消费,加工产品占总产量近70%,而我国仍以鲜食形式消费,加工产品不足总产量10%。
“鲜食方式没释放出马铃薯的附加值,我们缺乏满足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的马铃薯主食产品,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落后消费结构。”张泓说。
品种多
马铃薯主食将唱响“一带一路”沿线21国
马铃薯是蔬粮兼用食物,热量低,蛋白优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马铃薯主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就拿马铃薯面条来说,其热量低于小麦粉面条,维生素B1、B2、B3、维生素C和镁、铁、钾等含量又高于小麦粉面条。”张泓说
可是多年来,马铃薯被看作是解决温饱的副食产品,人们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不清,马铃薯产业发展主要瓶颈是技术和消费增长空间有限。
我国现阶段主食以大米和小麦为主,营养不全面、热量较高,造成主食结构不合理,慢性病发病人数大增。在张泓看来,开发中国特色马铃薯主食产品可为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升级提供更多选择。“我们可为超重、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群开发专用马铃薯主食。”
“马铃薯主食营养虽丰富,但并非添加量越多越好,以20%到50%之间*合理。”张泓提醒。
目前,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在戴小枫所长的带领下,**全国九省七市26家企业开展马铃薯主食研发制作,已研制出马铃薯馒头、花卷、蛋糕、面条、米粉、粘豆包、薯泥、粽子、汤圆等200多个主食品种。
“我们的马铃薯主食出口中东等地,并成为”一带一路“投资论坛峰会食品。中国马铃薯主食产品将唱响”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戴小枫表示。
前景广
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附加值超3000亿元
提及我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的前景,张泓说,前景广阔。根据农业部规划,2020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达1.3亿吨,其中30%用作主食加工,可加工2000万吨主食。2025年达2.2亿吨,约1亿吨用作主食加工,马铃薯营养主食消费需求达5000万吨。按照3:1折算,可实现7300万吨粮食供应能力。
农业科研应面向三农、服务三农,马铃薯主食产业将为农民、农村、农业发展带来哪些效益?张泓认为,到2025年,马铃薯主食产业将提高农业供给能力,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有望超过3000亿元。还可促进农民增收,为薯农增收450亿元。
马铃薯主食产业还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马铃薯耐寒、耐旱,可以高土地利用率,还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在华北地下漏斗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每亩可节省60立方米和104立方米的水,这两个区域年节水16.4亿吨。另外,生产1吨马铃薯淀粉产生废水15吨,而生产每吨全粉、薯泥只排放3吨废水。”张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