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 食品安全既是保民生、保民安的民心工程,又是促和谐、促增长的发展大计。近年来,山东黄岛 检验检疫局不断完善 监管机制,全面优化监管流程,全力打造 进口食品贸易便利化通道。
提高监管效能
近年来,黄岛口岸进口食品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共进口12575批次,同比增长13.69%。为提高工作效能,黄岛局因地制宜,逐步摸索出适用于黄岛口岸的集中检验检疫查验模式。一是根据进口食品特点,针对动物源性食品、预包装加工食品、大宗植物源性食品三大类产品,设立8个集中查验场所,可同时查验400多个集装箱。二是引入云平台,实施远程查验、远程监管,无须限定在8小时之内,实现实时监管、过程追溯等功能。同时,依托远程视频,再将“物理集中”升级为“虚拟集中”,实施集中监控、分散查验。三是派驻人员到集中查验场所全天候查验,由“货等人”改为“人等货”。对于无需抽样送检且现场查验合格的货物做到随验随放,大幅缩短通关时间,*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
青岛港怡之航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是进口肉类和水产品备案冷库,部门负责人管辉深切体会到了集中查验带来的便利。“集中查验提高了查验效率,减少了进口货物在港口的滞留时间。同时,进口商与代理商通过查验平台建立了对接窗口,为双方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
释放改革红利
为缩短流程时限和降低工作差错率,黄岛局大刀阔斧改革创新。
分析境外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体系,结合国内外法规标准和各类产品的安全特性等,科学设定查验比例、抽检比例、检测项目。建立预包装食品标签预审核制度,提前为企业进口预包装食品提供帮助,减少标签错误。推广肉类产品窗口核签现场发放证书模式,将进口肉类和进口水产品现场查验合并。同时,依托保税港区酒类与食品检测实验室,检验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3至4个工作日。
对进口转异地水产品实施属地一次申报,改变了以往口岸、属地两次报检模式。山东美加集团是日照地区知名进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每年在黄岛申报进口水产品700多批,改革后仅此一项便节约报检费用10多万元。
探索肉类产品合格假定模式,查验和制证工作同时进行,无需入库等待检验检疫证明,实现快速核放。通过实施该模式,进口肉类通关时间从2天缩短至2小时,每月为企业节约仓储成本约10万元。
实现阳光执法
黄岛局综合运用风险分析、动态调整等管理方法,打破执法人员和查验对象的直接对应关系,全面推行对进口食品的“双随机+风险评估+诚信管理”的“三位一体”布控查验模式。通过打破专业条块分割,建立执法专家库,培养了“一专多能”的一线综合查验人员和提供技术支持的二线专家队伍。通过运用移动执法平台,现场查验人员发现问题后,远程获取专家库技术支持,准确判断,快速处置,提高了人力资源使用率和把关效能。
“双随机”阳光查验的实施,强化了查验针对性、有效性、严密性和科学性。不仅营造了公平、公开的口岸通关环境,同时切实解决了执法人员与执法业务量比例不平衡、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低问题。
2016年上半年,黄岛局检出不合格食品1291批次,其中销毁或退运115批次。
借力网络优势
黄岛局充分发挥移动办公与互联网平台优势,借力微信等新媒体与进口食品企业建立多方面“零距离”沟通交流渠道,努力打造24小时“不打烊”服务型机构,不断提升服务满意度。
利用问卷星调查平台建立“黄岛局食品检验监管工作意见建议调查问卷”二维码,企业办事人员通过微信可及时采用匿名模式反馈问题和建议。检验检疫人员随时了解食品监管工作的服务情况和问题,高效便捷。
建立“食品企业微信群”,集合进口食品企业、贸易商、代理公司等业务人员“群聊”,在群内由业务专家解答相关咨询,明确检验检疫规定和要求,发布国内外食品法规*新标准,帮助企业人员提高业务能力。
建立“食品微课堂”,定期将*新国内外食品法规标准、监管经验、风险预警、舆论舆情等信息编排成微课发布,业务人员可随时随地自学。
青岛高丽来食品有限公司贸易部负责人毕金伟说,黄岛局相继推出网上调查、意见征询等活动,将“互联网+”理念渗透到监管和服务中,现在足不出户、“移动”办事,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