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用理性报道营造良好食品安全舆论环境

百检网 2021-11-15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4日讯 今日,2016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暨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在论坛上围绕主题“理性报道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发言。王旭东表示,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向好,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少,食品安全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但一些媒体对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进行了扭曲报道,如果任由这样的舆论环境发展,就会冲击我们的食品产业,影响我们的消费。

  王旭东在论坛上**与大家分享了一项关于乳制品的调查结果,他表示,去年乳制品的抽检合格率达99.5%创近年新高,在食品领域抽检结果*好。在北京街头采访的100位消费者中,有52位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国产奶粉,有48位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进口奶粉,这个结果是出乎预料的。

  王旭东表示,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整体形势不断向好,但从媒体报道尤其是自媒体报道上来看对我国的饮食仍缺乏安全感,原因是存在着“伪食品安全问题”,很多食品安全新闻并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在这种报道氛围之下,公众对“伪食品安全”问题的相信和传播,使得来自官方的数据和专家的声音遭到了质疑和攻击,也导致了社会信任的撕裂、公众理性的丧失和消费恐慌的加剧。

  王旭东指出,当前,新媒体的产生和爆发式增长对传统媒体的生存形成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报道人人关注、愿意自发传播的食品安全事件,成为很多媒体趋之若鹜的选择。一些媒体为提高点击率通过对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进行扭曲报道,再经由网民线上线下传播后,成为了社会恐慌的重要推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在事实选择上生编硬造、无中生有,如“给西瓜打催熟针管”、“婴幼儿奶粉致性早熟”等。这其中除了炒作自己的因素外,不乏商业对手抹黑对方,编造轰动事件攻击竞争对手的情况,而且过一段时间就炒作一遍。

  二是在逻辑上以偏概全,不讲量效关系。比如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土榨花生油检出黄曲霉素超标 毒性超砒霜68倍”,逻辑上含糊其辞、似是而非。从主谓关系看似乎是说这种花生油毒性比砒霜还厉害68倍。有位科学家愤怒地说“不讲量效关系只说危害就是耍流氓。”

  三是在表述上移花接木,通过拼接、组合,制造出耸人听闻的专业术语,比如我们听到的“僵尸肉”、“马桶水”等。

  四是在专家解读环节不辩真伪,随意采访那些善于忽悠、夸大其词、恶意曲解的“万金油”专家,使伪专家大行其道,谬误言论甚嚣尘上。

  针对以上情况,王旭东表示,我国的食品产业在促进结构升级,吸纳就业,消除贫困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如果任由这样的舆论环境发展,就会冲击我们的食品产业,影响到我们的消费。在我国食品安全形势逐渐好转的有利条件下,决不能因食品安全报道的偏差推动谣言弥漫、影响公众心态、冲击产业发展。近几年,中国经济网从国计民生的高度慎重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尽量避免以上几种不正确、不规范的做法,尽可能科学、专业地报道。我们还通过做VR视频,把很多企业完整的、安全的生产线呈献给了大家,以此巩固大家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心。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