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3日消息(记者车丽据 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俗语称“病从口入”,我们现在经常说的“许多病是吃出来的”,糖尿病、 高血压等慢性病与 饮食、 运动等 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暴饮暴食、大鱼大肉、多油 多糖等多种错误的 饮食习惯,导致超重 肥胖问题凸显,慢性病呈现井喷式增长。
由此,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慢性疾病对国人健康的威胁却更加突出,平衡膳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13日发布了*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将如何指导人们吃的健康又美味?
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的发病率目前达到25%,糖尿病发病率达9.7%,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为了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做了修订。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介绍,指南对普通百姓的膳食提出科学建议,帮助大家作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是指南的核心部分。在这部分中,主要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和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我国1989年首次发布居民膳食指南,与2007年发布的第三版指南相比,此次2016年版的第四版作出了一些新的调整,比如,水的摄入量推荐值,从过去的1200毫升上升到1500至1700毫升,水果、动物性食品、大豆和盐的推荐值均有所下降。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将其概括为四降一升。
杨月欣介绍,一方面是在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营养食物参考摄入量当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变化,拿成人做比方,成人能量的变化大致有两百千卡的变化,这些变化落实到食物的供应上,有一些食物会有一个变化;第二个理由国内外对于食物和营养健康的关系有*新的理论成果,比如说什么对健康长期有效,什么长期多摄入不好,结合此成果调整了摄入量。
对于胆固醇的摄入量也备受关注。2015年,美国膳食指南咨询专家委员会指出,现有的证据无法证明膳食里的胆固醇与血清的胆固醇有显著性的关联,因此不再对膳食里摄入的胆固醇提出所谓的上限。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于康介绍,我国虽然也没有设定膳食胆固醇的所谓上限标准,但特别强调了对膳食里饱和脂肪酸的控制。比如住院的或者门诊的患者,他已经伴随有高胆固醇血症,已经出现代谢综合征,或者是已经有确诊的冠心病、心脑血管的损害,即使膳食里胆固醇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目前没有证据说明有很大影响,即使很小的影响,当碰到特殊的病人群体的时候、代谢异常群体的时候,它可能就会被放大。
按照这份指南,推荐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至少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至少摄入25种以上的食物,建议每人每天的平均活动量为快走6000步左右。针对成年人普遍 蔬菜摄入量不足的问题,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解释说:“如果我们比较不同颜色的蔬菜,我们会发现深颜色的蔬菜它所含有的维生素,特别是β胡萝卜素等这些维生素、矿物质比浅色的蔬菜更加丰富,因此在膳食指南里我们强调吃的蔬菜至少有一半是深颜色的蔬菜,还是从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角度提出来这样的建议。”
据了解,从我国首次发布居民膳食指南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在膳食指南的推动下,很多国人对于营养和健康越来越注重,不少城市的老百姓,特别是中老年人,开始注意多吃杂粮、果蔬和奶制品,控制盐和油的摄入。可以说,膳食指南正在推动国人吃的更好,更健康,虽然它距离深入人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