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北京5月15日电(邱宇 国家 卫计委近日发布新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引发广泛关注。14日,参与《指南》修订的北京大学 医学部公共 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做客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视频访谈间,讲述了修订工作“背后的故事”。
“教授们在讨论时争得脸红脖子粗”
新版《指南》的修订是反复锤炼的过程,经历了分析问题、寻求证据、形成初稿后征求意见等多个阶段,历时两年多才*终问世。
参与修订的人员各有分工,马冠生在问题组工作,负责分析有代表性的居民营养与健康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他还参与了《指南》中“特定人群膳食”部分的修订工作。
“我们在修订过程中会不断地讨论,有些平常看上去温文尔雅的教授们,经常会吵得脸红脖子粗”,马冠生笑着说,他已经不记得“争吵”的具体内容,但这一场面让他印象深刻。
“在科学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争论的原因也是为了确保指南的科学、准确和实用”,他说。
“为修订工作提供**手的数据”
在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时,马冠生参与并负责了水摄入量相关条款的修订,但当时留下一个遗憾:没有居民日均饮水量的具体数据作为参考。
随后,马冠生用两年的时间,牵头开展“四个城市成年人摄水量”和“四个城市儿童少年摄水量”两项调查,了解了不同性别、年龄居民的喝水情况。
“前面的调查为这次修订工作提供了**手的证据”,马冠生说,在参考各种调查数据、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新版《指南》建议成年人日均饮水1500-1700毫升。
他说,在水的建议摄入量方面,其实有更详细的参考数据,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进行了详细区分,收录在2013年*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里,“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进步”。
“核心推荐更容易记、更易实践”
新版《指南》在内容上有多处变化。比如“核心推荐”从原来的10条减为6条,加入了“控糖”、“杜绝浪费”等新的建议。
马冠生说,新的“核心推荐”基本内容并没有变,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调整,从100多字浓缩到48个字,变得更容易记、更容易在生活中实践。
为何在“核心推荐”中加入“控糖”建议?马冠生说,因为近些年来有科学证据表明,过量糖的摄入会增加龋齿、超重肥胖和二型糖尿病的风险,所以加入这项建议进行提醒。
在谈到“杜绝浪费”这一建议时,马冠生说,浪费包含多个方面,比如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带来的浪费,在外或在家用餐时造成的浪费等。还有,吃得太多以至超过了身体的需求,也是一种浪费。
另外,新版《指南》增添了中国居民膳食餐盘和儿童的膳食算盘图形,更为直观和清晰,方便记忆。
“在统一量化标准问题上还有难度”
与“建议摄入多少克”相比,很多人更关心如何把食物的份量与家庭的碗、勺对应起来,更直观地了解应当摄入多少食物。
“美国或欧洲基本采用统一的量化标准,比如一汤勺、一小碗、一小杯等”,马冠生说,“我们在新版《指南》中也希望把推荐的食物更具体化、更量化,但是存在着一些困难”。
他说,“我们没有非常统一的量具,小勺有各种各样的量度,碗的大小标准也有很多”,但今后会想办法,给大家一个更直观的概念。
不过,马冠生强调,《指南》只是给出一个范围,而非具体数值。老百姓在平常的饮食中也无需准确称量米饭、蔬菜等食物的重量,还是要考虑个人的实际情况,根据经验进行判断。
“老百姓应培养营养意识并进行实践”
新版《指南》发布之后还面临着落实的问题。马冠生从政府、媒体和个人三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他说,**需要政府的主导,应在健康、营养教育方面有所投入,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有必要加强食育方面的教育。日本在2005年颁布了《食育基本法》,要求全国人民学习营养和健康知识,以此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素质,这是可以借鉴的。
第二是需要媒体的配合,尤其是新媒体,能以更快的速度把营养知识传播出去。他指出,目前在媒体中还有不少杂音,有一些甚至会起到误导作用。
*后,每一个人都应培养营养意识,并进行实践。马冠生说,“全民营养周”即将启动,老百姓可以通过这一宣传活动,了解更多有关营养和健康的知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