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大康牧业在
昨日晚间,大康牧业发布公告,宣布终止4月19日与澳大利亚S.Kidman & Co Ltd(下称Kidman公司及相关方签订的《要约收购实施协议》。根据公告,由于澳方否决,大康牧业以不超过3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4.57亿元对Kidman公司80%股权要约收购进程终止。
Kidman公司是澳大利亚*大的牛肉生产商之一,拥有116年历史,旗下牧场超过10万平方公里(以14.57亿元购买其80%股份,相当于不到2分钱买到1平方米牧场,是澳大利亚农业用地的2.5%,总国土面积的1.3%。去年澳方曾阻止该公司售卖给境外投资者,如今大康牧业的收购结果也印证了这一决定。
“公司不会放弃尝试。”大康牧业在公告中这样写道。公告称,该公司将在未来3个月积*努力与交易对手方磋商,形成被认可的收购方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试图询问进一步磋商的重点,但尚未获得回答。
乳业**研究员宋亮对此分析认为,中国畜牧及乳品企业在海外并购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能否与该国的发展意愿相符合,这是企业海外收购成功的关键。而从方式上,循序渐进地参股或许更合适。
以国家利益为由初步否决
3日晚间,大康牧业发布收购股权进展公告,宣布该公司与 Kidman 公司、大康澳洲、Australia Rural Capital Ltd以及Anna Creek Pty Ltd签订了《Termination Deed》(终止协议,就上述相关方在今年4月19日签订的签署附条件生效的《Bid Implementation Agreement》(要约收购实施协议进行终止。
上述公告显示,4月29日,“澳大利亚财长以国家利益为由”,对大康澳洲向澳大利亚海外投资监察委员会提出收购Kidman公司80%股权的申请做出了初步否决的声明。交易标的Kidman公司包含了10个大型牧场、1个育种牧场、1个饲养场、1个管理总部以及牧场拥有的动产、设备和牲畜等资产,主营业务是牛的养殖与销售、牛肉的生产和销售,牲畜总计165386头。
去年11月英国《卫报》就曾报道称,澳大利亚财长阻止Kidman公司售卖给境外的投资者。如今大康牧业的收购遭到澳方否决,然而该公司似乎尚未放弃,3日发布的公告称其将在未来三个月积*努力与交易对手方磋商,形成可被认可的收购方案。不过,磋商谈判为非排他性,即有关本次Kidman公司的要约收购不会排除其他竞争报价或谈判对手。
海外并购不止花钱这么简单
这已不是大康牧业在海外并购的首次遇冷。据大康牧业2015年年报,该公司在新西兰牧场的并购计划并不顺利,“面临了洛岑牧场收购被否、佩尼和弗立明牧场的收购不得不被停止、克拉法牧场收购仍处于OIO漫长的审批期等不利局面”。
然而,大康牧业并未放弃海外资源的整合,年报称海外团队与国内管理层正推进与当地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工作,力争尽快完成克拉法牧场的后续收购工作,并在澳洲、南美洲的国家和地区加大项目收寻力度。
乳业**研究员宋亮对此分析认为,在中澳自贸协定签署后,中国在澳大利亚投资并购的资本门槛降低,中国的畜牧业及乳品企业海外并购成为趋势,实际上成功案例居多。
不过,宋亮强调说,很多乳品企业及畜牧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成功,其遵循的重要原则都是和当地的发展意愿相符合,这是企业海外收购成功的根本。他分析认为,大康牧业此次收购遇挫,原因很可能是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各方利益。
“海外收购时,企业应该详细了解当地收购程序,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充分的意识。”宋亮认为,收购一家海外企业,远不是单纯的资本输出,利益相关方包括标的企业的管理层、员工、土地、当地居民、当地环保组织以及政府机构等,同时必须遵循当地的原则法规和人文文化。
此外,给当地带来的利好,也是影响跨境并购成功与否的因素。宋亮认为,在收购过程中,企业需要对目标国做出一定承诺,例如带动就业和经济等,而不是单一的资本输出。
“*好的方式或许是循序渐进地参股合作。”宋亮认为,海外收购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博弈,Kidman公司*终能否被大康牧业成功购入仍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