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
现在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知道还有什么是能吃的了”,可哪一顿也没见你少吃来着啊。所以不要盲目否定,听听来自各个方面的声音。我国现在比较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是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残留的化学污染物、假冒伪劣产品、风险交流。前三个通俗易懂,不需要过多解释了,我们也写过相关的文章。
但有个数据给大家通报一下,我国食品抽检合格率在30年前是71%,现在是97%。可你还是觉得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了?Why?不是以前没有,是以前你不知道,因为30年前你不是没出生呢,就是你家连电话都没安呢,而且当时的监管力度也不够。当然30年前的食物可能确实更有机一点,更纯净一点,但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1978年以前我们的目标是吃饱,2008年以前是吃好,2038年以前是吃得健康又安全。2038年以后呢,专家没说,可能是吃出花儿来吧。
目前,中国的人口和耕地面积没办法实现全民都吃有机食品,非要那样的话,**面临挨饿的就是我们广大屌丝好吗。
关于“风险交流”问题,是近年才引起重视的,也是新食安法中强调的。陈君石院士说,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现实情况是,正确的科学信息明显处于劣势,而没有科学依据的误导信息却大占上风。面对这些问题,从政策到监管到学术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说具体一点,比如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优化、风险分析框架的应用、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各种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溯源系统的建立等等。当然,实际情况要比这个复杂得多,什么分子生物、什么ICT、什么物联网、什么云计算都得往上招呼。
澳大利亚方主要讲了他们采取的措施、建立的体系和使用的技术等。澳大利亚是农产品大国(好几个报告人都既是教授或政府官员又是农场主,他们产的粮食是本国需求的三倍,出口很多,他们的食品安全综合指数位列全球前20,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个会的召开也为了我国更好地比学赶超,推进“健康中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文/高洁(营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