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新民网】“生态长江纪实”报道组在
站长、研究员陈宇炜介绍说,野外站包括多个科学小组,主要研究湖泊水环境与水生态、湿地水文生态过程等。小组每个季度对湖区做一次常规监测,收集各类水文、生态数据。站里还设置了多个实验区,比较优势植物种群因水位不同而产生的变化。
“前几年发现鄱阳湖一个趋势是在变干,统计的时间段是从2008年至2013年,五年里它是越来越干了,优势植被随水位下降往低海拔的区域在扩散。2013年以后,它的水位又在上涨,并没有延续持续下降的趋势。”陈宇炜说,所以鄱阳湖是不是特别干旱或由湿润转为干旱,还不能得出结论。“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为单一原因。并且我们积累的数据也不够充分,尚不到10年。”
他同时表示,研究发现人类活动给鄱阳湖生态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区域有富营养化的趋势。“东部一个较大的湖湾,我们已经跟踪了几年,蓝藻水滑每年都能够观测到。经我们调查,这与那个区域有珍珠
除此之外,陈宇炜的研究团队还发现这一区域的一些水生植物已经消失,湖底从沙质变成了以淤泥为主的地质,这实质也是因为含了大量营养的缘故。
“虽然这一区域或鄱阳湖目前没有大面积蓝藻爆发,但这是个苗头,我们比较关注。每年5月份到11月份蓝藻发生的季节,都会进行一个星期一次的高频次采样和监测。今后如果遇到特殊条件,如水位较高,水流缓慢,蓝藻就可能生长比较旺盛。”陈宇炜说。
他还介绍,鄱阳湖是长江的一个肾,它是武汉以下长江水的主要来源,长江中下游有16%的水都是鄱阳湖来的,目前做的研究是努力去了解鄱阳湖本身以及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的关系,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看看它的基本情况和基本条件是怎样的。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