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
京华时报记者文静
□用水改善
1 通州用水紧张局面如何缓解?
6月底前水厂将具备通水条件
今夏,通州地区用水紧张的局面将显着缓解。昨天,北京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通州支线和通州水厂正在加紧建设,预计6月底之前通州水厂将具备通水条件,一期工程供水规模为20万立方米/日。届时,通州地区居民将喝上南水,位于通州新城的北京行政副中心也被纳入南水北调供水范围,将获得供水保障。
多年来,通州在“喝水”问题上“先天不足”,在北京各地区中水源条件较差。通州处于北京地域的东南角,距离北京本地水源——密云水库较远,属于末梢。随着新城建设的快速推进,通州的供水保障任务也日益趋紧,还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的需要。
目前,通州供水保障除了老的通州水厂每天可供水5万方外,还有数个村镇级小水厂,剩余的就是自备井了。此外,依靠朝阳北路供水管线调来中心城区水源,虽说这条管线设计能力有12万方,但由于中心城发展也缺水,多年来一直没有足额的清水流到通州。
2 供水能力达到什么程度?
超现有水厂供水能力总和
据介绍,南水北调配套通州水厂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和密云水库为水源,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20万立方米/日,二期达到40万立方米/日规模,远景达到60万立方米/日规模。工程目前正在施工,建成后将为通州新城地区提供生活用水。
通州水厂建成后,供水能力将超过通州现状所有水厂供水能力总和。通州水厂出水将接入通州地区市政供水管网,与现有水源联合为新城地区供水,同时置换处于长期超采状态的本地自备井水源,有效涵养通州地区地下水。从更远期规划来看,通州供水能力建设还将辐射到周边乡镇。
通州支线和通州水厂工程建成后,行政副中心及通州新城将纳入南水北调供水范围,达到中心城的供水水平,将大幅提升通州地区用水条件。此外,为稳定提高中心城区供水保障,今年还将加快亦庄调节池扩建、团城湖-第九水厂输水工程期等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新机场支线及配套水厂建设;加快河西支线等其他郊区新城支线工程建设。
3 区域水资源如何统一调度?
加快推进白洋淀永定河连通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介绍,今年开始,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将推动京津冀三地水系沟通,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深入研究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高效利用,抓紧实施南干渠与廊涿干渠连通工程,加快推进白洋淀与永定河连通工程,共同推动东线北延进京,提高北京外调水多源保障能力。
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是华北平原*大的淡水湖泊,对于保护华北地区生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经过治理,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水质明显改善,已达Ⅲ类标准,基本接近40年前的水平。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一份着眼京津冀大背景的、全新的《永定河全流域生态修复与水资源保护规划》目前正在调研和编制中。永定河将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的生态发展主轴,一旦与白洋淀实现连通,将打造出具有巨大生态价值的华北*大的水系。
此外,作为南水北调的后续规划,北京还要努力实现中心城区和平原区的新城都能做到“双水源”——有本地水,也有外调水源。目前,规划研究的第二条外调通道为南水北调东线,未来将推动东线北延进京,提高北京外调水多源保障能力,*终目标是保证北京城能“坐拥”多元化的水源保障。
4 水资源战略储备现状如何?
密云水库蓄水破10亿立方米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向北京供水,通水以来北京市累计收水9.2亿立方米,超过中线工程调水总量的1/3,受益人口1100余万,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以上。
本市按照“喝、存、补”的用水原则,合理配置、制定了科学的用水计划,*大限度地利用南水,努力把好水用在“刀刃上”。自2008年9月调水入京,至今河北来水和长江来水累计超过26亿立方米,超全市地表可见水总量。
按照国家南水北调“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南水北调工程在保障首都水资源供给,增加水资源战略储备、减缓地下水下降速率、改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发挥了积*作用。
其中,水源储备方面,南水进京后,北京主力水厂逐步使用南水置换密云水库水,减少密云水库出库水量;2015年7月开始,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开始发挥效益,已累计向大宁、十三陵、怀柔、密云等水库蓄水1.13亿立方米,密云水库库存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库蓄水量于去年11月突破10亿立方米。同时,组织专家开展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水质水生态安全性专题研究,目前,密云水库水质良好、水生态健康。
■环境影响
地下水下降速率变小
随着南水进京,北京地下水开采量逐步减少,局部地区地下水下降速率变小。利用南水北调来水向城市河湖及水源地补水1.87亿立方米,其中,去年8月21日起向潮白河水源地试验补水,区域地下水得到一定补充,回补范围达24平方公里,地下水位*小回升5.42米,*大回升13.71米,平均回升7.5米。水源八厂水源井地下水位*大回升6.2米,水质良好。
去年9月初,怀柔应急水源地实现了12年来首次热备涵养,每天地下水开采量由设计的33.4万方减采至10万方;日开采能力10万方的潮白河怀河水源地和开采量5万方的潮白河绿化水源井已经全部停止开采。截至12月底共压采0.31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开采量比上年同期减少0.95亿立方米。此外,北京市已完成105个单位157眼自备井置换,日置换水量4.4万立方米,受益人口48万人。
补充清水河湖水质改善
据介绍,北京市利用南水北调来水向城市河湖补充清水,与现有的再生水联合调度,增强了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了河湖水质,城市河湖水生态环境改善已初现成效:一是增加了水面面积。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大宁调蓄水库、团城湖调节池、亦庄调节池实现蓄水,增加水面面积约550公顷;二是内城河湖水质有所提升。每天向河湖补水17万~26万立方米,城市河湖水质接近地表水III类。此外,通过补充清水,保证了卢沟桥、颐和园等区域的水质安全。
下一步,上半年全面完成治污《三年行动方案》,使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三年治污”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将超过此前10年新增能力。今年基本解决重点河段污水直排,坚持“不截污,不给水”的南水北调清水补水工作原则,2020年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河湖“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