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抓共管 打造良好工作格局
2015年,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把加强食品安全列入重点民生工程,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社会综合治理考核体系,明确将其作为科学评价领导班子和选拔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亲自过问、调研工作,分管此项工作的市领导每周至少两次督导检查。相关部门各尽其职、相互配合,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联动抓的良好工作格局。
深化改革 创建权威监管网络
为筑牢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网底”,全市食品安全系统从上到下不折不扣地落实改革要求,在市、县、乡形成了统一权威的监管体系框架。一是完成了市级层面改革。改革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行政编制为71名,较改革前增加了54%,监管执法力量明显加强。二是加速推进县区改革。所属县、区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行政编制达202名,比改革前增加132名。职能调整、机构、编制、人员基本到位。三是强化乡镇机构建设。按照“一乡一所”原则,全市101个乡镇(办事处和6个产业集聚区成立了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规格为副科级,编制498名,积*构建食品安全工作无缝隙对接监管网络。
强基固本 做好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建设规模8500平方米的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已经投入使用。具备4大类别、107个参数检测能力的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成为农业部认可的河南省两家风险评估实验站之一。二是初步建立基层监管网络。全市各乡镇均成立了食安委,乡(镇长任食安委主任。1544个行政村聘用食品安全协管员194人、信息员2272人,发挥良好作用。三是大力开展夜市升级改造和综合整治攻坚战。依法取缔街头小夜市17个、规范整治夜市14个。统一制作、更换餐车1004辆,设置上下水设施49处,改造达标“三防”设施830户。夜市全部使用一次性餐具或净碗上市等。四是开展特色小吃升级改造。针对群众呼吁强烈的汤锅卫生条件差等问题,通过以奖代补对市区266家前灶后厅特色小吃店(汤锅店升级改造,每家按照两万元至3万元的标准给予改造奖励。
抓好源头 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为了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维护人们“舌尖上的安全”,我市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围绕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源头治理、全程控制。一是深入推进治理整顿。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组织开展了农村食品市场、学校周边、调味面制品等专项整顿行动,消除了安全风险和突出隐患。二是切实加强风险监测。开展食品抽验和风险检测1万余批次。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提示,正确引导消费。三是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妥善处置了问题辣条、“李鬼饮料”等多起舆情事件,促进国家出台调味面制品管理规范,及时把危害和影响控制在*低程度和*小范围。四是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共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7个,破获食品犯罪案件186起,刑事拘留231人,批捕160人,涉案价值6500余万元。五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市政府出台了《开封市夜市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开封市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开封规矩”,提高监管法制化、制度化水平。
2015年,我市食药监局大力开展食品药品新闻宣传工作,主动公开曝光违法典型案例22个,8家不法企业被责令关门停业整顿,推出了多篇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并在《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电台、电视台开设了《食品安全大于天》、《关注舌尖上的安全》等多个专栏,积*宣传食品安全知识,逐步增强社会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使食品企业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得到提升,营造了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