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假用的牛肉精等化学品制假用的牛肉精等化学品
“质感粗糙的种猪和老母猪的肉,被人用手术针缝在牛腿上,再佐以‘牛肉精’等大量 辅料”,“一番‘手术’之后, 猪肉摇身一变就成为‘牛肉’了”。昨天上午,明光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办案民警,向记者介绍这种“制作牛肉的工艺”时,连称“太缺德了”。
记者了解到,明光市公安局连同当地市场 监督 管理局,经过数月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一起重大生产、销售 假冒牛肉案件,涉案价值9 万余元。
群众举报:
猪肉制造假牛肉
“早在2015 年6 月,我们就接到市民举报,称有人使用猪肉,制造、销售假牛肉”,治安大队民警告诉记者,“于是,我们大队通过多种渠道,秘密展开初期调查”,“令人吃惊的是,潘村镇街道的农贸市场内,确实充斥着不少可疑‘牛肉’”。
由于食品安全关系居民的身体健康,此事引起明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马骏的高度重视。他立即指令治安大队成立专案组,全力攻克此案。
随后,治安大队专案组组织精干警力,再度多次深入潘村镇等地秘密调查,从海量信息中抽丝剥茧。经过两个多月的细致调查,一个“以猪肉冒充牛肉、制假和售假”的窝点,逐渐浮出水面。
警方调查:
制假窝点一锅端
2015 年10 月28 日,明光警方综合考虑之后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收网。”当天,治安大队在市场监督管理局、潘村派出所配合下,兵分三路,突击收网。
一组执法人员直奔潘村农贸市场,抓获正在销售假牛肉的华某,当场扣押伪装成假牛腿的猪腿等物品。另外一组人员,在潘村镇华某家中及冷库,查获伪装成假牛腿的猪腿7 条,和腌制的猪下水、制作好的假牛杂、假牛肉若干,以及铁丝、手术针、电钻、白线、胭脂红、苯甲酸钠、明胶、工业盐、硝、牛肉精等一批作案工具和制作假牛肉原材料。
接着,市场监督管理局当场取样,送我省有关部门进行检验。至此,这一隐藏在潘村镇街道的生产、销售假牛肉窝点,被一举端掉。
“华某夫妻经营假牛肉的时间长,数量多,涉及人员范围广”,民警介绍,为了拿到更多案件证据、准确揭露犯罪真相,专案组民警先后赶赴潘村、柳巷、紫阳、太平、古沛、桥头、大郢、邵岗、女山湖等乡镇,走访50 余户购买假牛肉和出售淘汰种猪、老母猪的农户,逐户核对材料,展开繁琐的取证工作。
制假手术:
猪肉缝在牛腿上
据了解,华某在潘村镇屠宰、销售牛肉长达10 年,之前一直本本分分做生意,口碑不错。2015 年1 月份,他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到外省打击假冒牛肉案件,“很受启发”,于是悄悄“摸索”伪造牛肉的“技术”。很快,他将原材料锁定在养殖场淘汰的种猪和老母猪上。
“种猪和老母猪,这两种猪的体型大,腿长,肉呈血红色,易制作成假牛腿、假牛肉”,办案民警向记者透露,“华某便从女山湖、桥头、柳巷、潘村、古沛、紫阳、大郢等乡镇,以每斤6 元的价格,购买淘汰下来的种猪和老母猪”。
华某夫妇将上述猪宰杀后,将四条腿分成四大块,取出骨头、猪蹄和肥肉,再用手术针将猪腿接在牛腿上,还在外面套上部分牛皮,缝合之后,便成“牛肉”。“从外形和血色看很像牛肉,外行人很难分辨得出来”,民警说。“猪下水也没‘浪费’”,办案人员告诉记者,“加入牛肉精、胭脂红等,卤制成牛杂肉”。
*终,华某夫妻将制作好的假牛腿和假牛肉以每斤26 元至30 元的价格,假牛杂肉以每斤8元的价格,运往潘村街道、紫阳街道、柳巷街道、太平等周边街道、农村,销售给饭店、农村宴席承包者等。
案件进展:
制假夫妻被控制
2016 年1 月5 日,明光市警方在调查取证,固定证据的基础上,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华某和胡某某夫妻刑事传唤。经公安机关审讯,两名犯罪嫌疑人先后交代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事实。警方初步确定,2015 年1 月开始至案发,华某夫妻涉嫌生产和销售假牛肉,涉案价值9万余元。
日前,治安大队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华某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事拘留,对犯罪嫌疑人胡某某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取保候审。
记者了解到,这是明光市警方破获的首例猪肉冒充牛肉案件。此案在当地影响*大,当地居民拍手称快,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