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薄弱,老、少、边、困区域范围大;深处西北内陆,经济发展与沿海口岸相差悬殊。如何打破距离阻隔,让特色产业转化为优势产业?甘肃
**步:省内“三通”
甘肃东西长1659公里,南北宽530公里。2485家进出口企业,就像珍珠一样镶嵌在这条狭长的玉带上。从甘肃局出发,*远的企业需要5个小时的车程。对于地处河西的育种企业而言,来兰州报检一直是他们心头的难事。
去年,转机出现——质检总局决定在直属检验检疫局全面开展“通报、通检、通放”工作。2015年4月,甘肃局通过集中审单系统的改派单功能,在技术上实现省内“通报通放”,并加大了政策宣传力度。“过去报检必须到兰州,一来一回至少两天,现在可以直接到酒泉检验检疫局办理报检和签证放行手续。”一家企业的报检员说。
自2014年4月至今,甘肃局共实施省内三通进口31批次、货值714万美元;实施三通出口75批次、货值818万美元,每批通关货物放行时间平均节省1天至3天。
第二步:“丝路”畅通
2014年,质检总局按照整体规划、统分结合的原则,把35个直属局分为京津冀、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地区、东北及内蒙古地区五大区域,优化和再造流程,实现各区域内检验检疫机构间的“通报通检通放”和“出口直放”“进口直通”。
新疆和山东分别是丝路经济带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的起点和终点,同时也是甘肃*大的进口口岸和出口货物起运第二大口岸。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地解决了甘肃30%的进出口产品通关问题。
为*大限度地发挥丝路通关一体化效能,甘肃局以推动特色农产品出口为重点,与甘肃省农牧厅建立了合作机制。“我们要帮助更多品质优良的特色农产品扬名海外。”甘肃局局长王松青说。
2015年8月9日,甘肃产1000公斤菊粉糖浆和4000公斤菊粉在山东首次实现“出口直放”;9月3日,“进口直通”业务全面开通。截至2015年11月19日,甘肃局与山东局和新疆局共实施出口直放和进口直通191批次、货值988万美元,其中92%以上为农产品。
第三步:全国“一体”
尽管地处偏远,但通关一体化探索不能落后。2011年,甘肃局与天津检验检疫局建立了检验检疫直通放行协调合作机制。2013年,先后与江苏、山东检验检疫局签署直通放行合作协议。截至2014年底,甘肃共有34家出口企业的83种商品在天津、山东口岸获准实施直通放行。
2015年9月,全国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开始试运行,甘肃局出台了《推进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在新闻发布会上,“三通”“两直”引发了媒体广泛关注;在报检大厅,通关一体化的各种公告吸引了报检企业驻足咨询;在微信公众号上,通关一体化内容点击量不断增长……自全面实施通关一体化以来,甘肃局已累计对110余家企业的30余种产品向北京、天津、上海、山东等22个口岸实施出口直放业务677批、货值4799万美元。
“通关一体化政策远不止是一项政策,而是看得见的大优惠。”兰州德威翔商贸有限公司经理张威说。按照传统通关模式,该公司的货物到达口岸后,必须在口岸进行二次报检,拿着换发的通关单去海关报关。如果被抽中查验,至少还要耽误3天,由此产生定仓、拼箱、码垛、吊装等费用约1000元。如今,取消了二次报检和抽检环节,既节省了费用,还缩短通关时间4天。
据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底,甘肃外贸出口总额259.3亿元,增速居全国23位。其中,农产品出口额20.09亿元,同比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