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仅有50多平方简陋民房内,灯光昏暗,很少能见到亮白的地方。由于长时间烧柴火,房屋的四周和顶部被熏得乌黑一片,地面上摆放着数十个水桶和塑料盆,盆桶内的水有些混浊,靠近盆桶旁有个地下排沟水沟,成了蚊蝇和蟑螂的“出入口”……与这脏乱的环境形成反差的,则是洁白嫩滑的
在现场,面对执法人员的
□南国都市报记者蒙健
记者目击:豆腐作坊内地面污水横流紧靠一污水排水沟
为落实“双创”工作有关要求,海口市美兰区白沙食药监所联合新埠岛居委会对辖区内非主干道区域的餐饮单位、食品经营单位及“三小”进行排查行动。在检查过程中,白沙食药监所执法人员发现,位于新埠岛外沙村临近外沙河的一间简陋民房内,暗藏一生产加工豆腐作坊,随即进行了检查。
当天上午,南国都市报记者随同执法人员来到外沙村,在一间简陋的民房外,摆放着三四个塑料桶,从外面看,这样的环境让人难以将其与食品加工点相联系。屋内靠门的架子上,叠放着一块块制作豆腐的木板,架子一旁还有两个铁制长方桶。记者朝屋内走去时看到,与房门口相对民房的后门旁有一个灶台,一口污渍斑斑的土制大锅摆放在灶台上,一旁还摆着用于烧火的木板木条。或许是由于长时间烧柴的原因,房顶与墙壁四周已被熏得乌黑一片。
灶台旁一侧的地面上,横七竖八地摆放着20个铁制、塑料水桶以及9个大塑料盆,有些盆和桶内还盛着混浊的水。记者发现,一只黄色的土狗正趴在桶盆之间,一半的身子正穿过墙角下的洞口晒太阳。
记者留意到,令人作呕的是,靠近这些盆桶旁的地面上有两条深度为5㎝的小水沟,水沟流向之处则是后门口处一个布满污垢的小排水沟口,苍蝇、蚊子、蟑螂等,则在这个排水沟口进进出出。而与民房仅5米的距离,则是流着污水的外沙河。
难以想象,一块块洁白嫩滑的豆腐就是从这样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
老板透露:日产豆腐约近40斤主要送东门市场销售
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发现,该作坊此时并未开始生产加工。现年64岁的冼某导是该作坊老板。据他介绍,这处民房是他租用的,作坊生产加工豆腐已有几年时间了。制作豆腐的黄豆和食用油等原料是从秀英区一家粮油商行进购的。由于是送货上门,他没有索要相关的发票。
冼某导告诉记者,买回来的黄豆他们**去壳,用水浸泡后将泡豆的水去掉,将泡好的黄豆放入机器打磨,用豆腐布装入磨出的豆浆,然后挤压豆浆出生浆,倒入锅内煮沸,加入相应比例的硫酸钙石膏粉。待锅里豆浆凝结成豆腐花,装入木托盆后挤压,便成了市场上所销售的豆腐。
“平时就我和老伴在这里生产加工白豆腐,**产量将近40斤,偶尔也会生产一点豆腐干。”冼某导告诉记者,加工时间是下午2点至当天的晚上9点左右,制作好的豆腐则在次日拿到东门市场的摊位上销售,白豆腐销售价格在2~2.5元/斤,而豆腐干的销售价格在4~5元/斤。
冼某导称,卖不完的豆腐就拿去给别人喂猪。
对于作坊内的土狗,冼某导解释道,因怕晚上有小偷,他便养了一只土狗看门。
依法查处:执法人员拒绝老板“*后一次生产请求”
执法人员对现场以及生产原料进行检查,并要求冼某导提供营业执照或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对方表示无法提供。
“能否让我把剩余的黄豆加工完,不然的话这些原料怎么处理?我要亏很多钱的。”面对执法人员的查处,冼某导在现场向执法人员“求情”,并“保证”做完这些原料后就不再加工。对于冼某导的“请求”,执法人员给予拒绝。
因该作坊涉嫌无证生产加工豆腐,违反了《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