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两千多万财政资金不知所踪”一事。报道播出当天,中储粮回应称,中储粮滁州直属库在收购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实行“自收、自储、自管”,收购资金通过网银支付到售粮人银行卡上,所有托市收购资金已全部及时支付到位,不存在“打白条”问题。
然而,我们的记者继续 调查发现,大量本该由中储粮归档的关键粮款票据,实际上被经营收储点的当地企业“民生米业”掌握,而本该兑付给售粮者本人的粮款,则轻易流进了民生米业控制的账户。随后,民生米业将二千多万粮款挪作他用。这起事件暴露出的种种管理漏洞,是麻痹大意还是有意为之?挪用又是如何发生的?
吴辉:我是*后一车,来封仓的。我也没化验、没折称,直接就卸掉了。当时叫我过过磅,就开走了。
记者:给你钱了没?
吴辉:连单子都没开。他说过两天再来拿单子。
记者:是给中储粮的吗?
吴辉:对。是给中储粮来封仓的。
去年,定远县稻谷“托市收购”尾声,炉桥镇上的粮食经纪人吴辉,拉进中储粮定远民生收储库7万多元的粮食,可至今没拿到粮款。类似这样的怪事,在中储粮定远民生收储库去年的“托市收购”中较为常见。
今年4月27日,定远县经纪人王智勇、郑在春、陈仁顺也因为将粮食拉进了这个收储库,没有拿到粮款,到中储粮安徽省分公司反映情况。中储粮滁州直属库在书面回复中称,他们三人的粮款已经通过网银及时全部支付给了刘正、董含,因为他们售粮时提供了刘正、董含的身份证和银行卡。
董含、刘正是谁?王智勇、郑在春、陈仁顺均称,压根不认识。
记者:你叫陈仁顺?
陈仁顺:对。
记者:这上面的董含是谁?
陈仁顺:不认识。
记者:这上面是卖粮时写的是董含的身份证和银行卡。
陈仁顺:他(中储粮就没有给我要过。
“我”卖的粮,钱怎么到了别人的账上?定远县副县长杨锋平告诉记者,根据定远县政府之前的调查,中储粮和民生米业曾经有过付款方式的约定。
杨锋平:中储粮基层的这些收储单位与企业在谈代储有一个条件,一个收购点,让企业负责人明确10-20人粮食经纪人,付款方式由中储粮直接打给这些少数人,他们这些人卖的粮食,包括农民和小的经纪人卖的粮食由这些人经纪人统一来结算。
按理说,谁卖粮,粮款才能打给谁。但这*简单的交易原则,在这里走了样。按照相关规定,民生米业的仓库是中储粮租赁来收国家储备粮的,从过磅、检验、结算等“托市收购”的每一个环节,都该由中储粮的人全程负责。但实际操作中,这个库点很难做到。
民生米业老板雍军说,大多数卖粮款都是通过他提供的账户来转账的。
雍军:就是我提供的账户上。
记者:您提供了几个账户?
雍军:前前后后如果累计是21个账户,实际用的是大约七八个。
记者:账户的主人是谁?
雍军:基本都是我们指定的信得过的经纪人。
记者:董含是吗?
雍军:董含是我们家的财务人员。
记者:刘正是经纪人吗?
雍军:刘正不是,是我们家工人。
根据中储粮安徽省分公司提供的银行流水,有上百万的粮款,打进户名为董含、刘正的账户上。而中储粮提供的名单显示,民生收储库去年小麦的售粮人为31人,稻谷售粮人为20人。
到这里,被拖欠的粮款的真正流向,已经十分明确。在中储粮的账面上,这笔托市收购资金确实已经支付到位,却在支付过程中被收储库截留,并没有真正送达农民们的手中。在此,不少至今还没有收到粮款的农户提出疑问:偌大的民生收储库,去年一年的“托市收购”,为何账面上显示的售粮人只有二三十人?如此做法,符合中储粮“自收、自储、自管”的规定吗?
记者了解到,明明有上百农户来这里卖粮,按照“一手交粮,一手交钱”的原则,中储粮应该向这上百农户直接发放粮款。但为何网银转账记录只显示了二三十人?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新生说,这个很正常。
张新生:我们要农民有卡,农民假如说他没有卡,你是经纪人你有卡,打到你卡上你给我,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国家要求有身份证,那农民不拿身份证,不拿身份证你就不收粮吗?不行,我们为农民服务,没有身份证我也得收,不收不行。没有身份证号,你凭付款联单子,说白了我认单子不认人,就是谁来付款要求我打到什么卡上我就打到什么卡上,我不能鉴定你这张卡是真假、是哪个人。
这真的正常吗?民生米业老板雍军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雍军:打个比喻,这写着小经纪人或者农户,到我这卖粮食,我应该付钱对吧?储备库那边是不会付现金的,他们就是叫我们把假如是十户或者二十户,汇总一下单独开一个人的名字给中储粮,给我网银汇款,这个钱是到我提供的账户上去,没有直接到小小经纪人或者农民账户上去。
记者:按您的说法,中储粮是建议您这么做?
雍军:同意这么做。
记者:谁同意你这么做?
雍军:中储粮。
记者:谁?
雍军:中储粮!
按照中储粮“自收、自储、自管”的规定,“托市收购”整个流程,作为只是租赁仓库给中储粮的民生米业,不能也不允许掺和进来。但记者调查中发现,民生米业不仅帮助中储粮过磅、检验,还帮助中储粮派驻的工作人员结算。此外,根据农户提供的与民生米业粮食交易的票据中,可以看出,在托市收购期间,这个库点还进行了贸易粮的收购。
据粮食部门的负责人介绍,这种做法是不允许的,很容易给农户造成误解,并且会有政策粮和贸易粮混淆的风险。更蹊跷的是,中储粮在托市收购过程中所使用的专用票据,除了给售粮人的存根之外,都应该被中储粮归档保管。但记者却在民生米业公司中,看到了大量不应出现在这里的中储粮的票据。这些票据从哪里来的呢?民生米业老板雍军告诉记者:
记者:绿单子、红单子、蓝单子,还有多少在你这里?
雍军:还没有清理完呢。80%在我这边吧。
记者:这个单子应该是在哪里的?
雍军:应该是在储备库。中储粮。
记者:就是他自管没有到位?
雍军:自管我就没有机会了。他那个条例蛮好的,就是没有执行。
记者就此事向中储粮安徽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新生求证,他表示无法解释。
张新生:这个是统计留存。
记者:应该在谁的手里这张蓝色的联?
张新生:应该在我们这儿。
记者:那为什么这些单子还会在经纪人的手上?
张新生:这说不清楚。
就在这样的不清不楚中,二千多万的粮款被民生米业挪作他用。定远县政府的调查报告称,这笔款项被民生米业拿去搞地产投资去了,而雍军本人称,钱拿去还银行贷款了,目前无力偿还。
这其中还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农户和粮食经纪人的粮款何时才能领到手?谁该为此负责?国家粮食局相关负责人昨天已经赶到定远县展开调查。有关事情进展,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相关报道: 中储粮收购粮食打白条 拖欠上千农户2500多万粮款
中储粮被指拖欠2500多万粮款 回应:无打白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