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5月22日讯 不知何时开始,微信朋友圈变成了“营销圈”,“熟人经济”风生水起,衣服、
美食杀进“朋友圈”口感好无添加剂是*大卖点
要不是朋友的提醒和鼓励,80后女孩小白怎么也不会想着把自己的爱好和生意联系在一起。热爱生活的小白一直都喜欢烘焙各种小饼干 、蛋糕等,也时常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放到微信朋友圈里去“晒”。每次她都能赢得朋友们的一大堆“赞”。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提醒小白可以将自己亲手做的小饼干在微信圈里出售,思量再三后,小白决定试一试。于是她把自己拿手的糕点放进了朋友圈,没想到经过大家的口口相传之后,糕点很受欢迎。在小白名为“恬妈的手工烘焙坊”微信朋友圈里,记者看到她出售的糕点种类并不多,有慕斯蛋糕、蔓越莓曲奇、葡萄奶酥、肉松蛋糕卷等等,看起来都很精致,价格也要比普通蛋糕店的点心贵不少,但口碑却不错。
和小白一样,家住李沧的小阎也是位美食达人。她的强项是制作各种腌制的菜品,有泡椒鸡爪、醉蟹钳、熏鲅鱼等等,虽然价格不菲,但卖得也不错。“起初是做给孩子吃的,没想到她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于是才想到利用这个爱好做个兼职,增加点收入。”小阎说买她菜品的顾客基本上都是熟面孔,其他顾客也都是朋友介绍过来的,好的时候每天能卖个五六十份,净赚三四百。“由于原料都是自己精挑细选的,不含添加剂,全是现做现卖,所以每天也做不了太多,就为了让大家吃得放心。”小白和小阎的自制美食,无一例外地都将“口感好、安全无添加”作为*大的卖点。
同时,记者调查发现,在微信朋友圈里卖自制美食的大都是年轻女士,且大部分人都是从兴趣发展而来的。其顾客多是亲戚、朋友、同事等熟人。相比于实体店或者淘宝网店,微信朋友圈的运营成本很小。通过微信留言下订单,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般都是同城交易,操作难度也很小。
全凭个人良心 靠信任建立起的买卖关系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微信购入美食的一般模式是买家预订食品,一段时间内做好后,买家上门付款取货或者先付款然后快递到户,基于彼此的信任完成一单又一单的买卖。而大多数美食打出的都是安全、无添加等口号,特别能引起家有宝贝的家长们的关注。
对于加入到微信朋友圈营销的自制美食,不少人都显示出了*大的兴趣。小白的烘焙坊里,前来询问和购买的顾客不少,还有很多吃过的顾客都在上面留下了好评。“因为我们没有大的店面租金,没有雇用员工的压力,所以我们可以把节省的支出放在提高食品质量上,做生意要讲良心,**安全卫生。”在记者对几位“微信厨娘”的采访过程中,她们一致表示原材料成本高,质量安全放心是她们的优势所在。
“我在朋友圈里买到的食物类商品,一般都是朋友说好或是朋友认识的人介绍的,说是安全、无添加,我也蛮相信的。”曾经在小白店里购买过饼干的顾客翟女士说道。她不仅自己吃,还特意将小白的烘焙店介绍给许多有孩子的同事和朋友。在她看来,从熟人那里买入的商品,比超市货架上摆着的要安全太多。“食品安全是个大问题,相比外面的餐馆、超市,我宁愿从朋友圈里相信的熟人那里买入。”
有支持也有怀疑 建立
“毕竟没有生产许可证等证件,不出问题还好,万一出问题也难维权。”对于微信朋友圈出售的自制美食,不少人也表示出了怀疑和犹豫。据了解,实体的餐饮店或者烘焙店成立需要达到很多条件。比如:注册登记,领取餐饮许可证,厨房、经营场地等都需要达到一定标准。从业人员需要取得健康证,此外还要通过环保部门、消防部门的审批等等,但微信朋友圈自制美食却没有这些要求。
而针对微信美食的监管,记者打电话询问食药监局和消协等部门,对方均表示目前对此没有监管,且难度较大 。“由于他们没有营业执照,买卖双方属于私下交易 ,即使出现了问题,也没法通过工商部门进行维权。”而且,目前微信私家烘焙的生产、经营场所通常位于住宅小区内,没有对外展示的招牌或广告;还有部分卖家只提供约定地点提货,即便是购买者都不清楚经营场所位于何处。“如果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发现、取证、执法都比较难。”食药监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此很多消费者表示 ,从好的方面来说,微信出售自制美食对消费者来说,多了一种选择,也给很多人提供了创业的机会。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自制食品和其他商品又有所不同,食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个问题,琴岛律师事务所的祝焕卫律师认为,在朋友圈购买美食是一个新鲜事物,应该得到扶持发展,但目前的确还存在监管漏洞。“应参照电子商务为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工商、食药监、物价以及微信平台应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其健康发展。”此外,祝律师提醒市民,在交易过程中,需要注意保存交易凭证,以便于日后若出现问题有依据索偿。
文/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孙雅琴(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