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将掺假列入“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已达成全球共识?
陈君士院士答:
1,食品的掺假或者说欺诈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比如欧洲的马肉事件和国际上普遍存在的葡萄酒掺假问题。
2,中国政府的理念是凡是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的,都要纳入食品安全范围来管理,打击造假在中国被称为打击非法添加,是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一个重点。
问:发达国家如何建立食品安全诚信机制?食品安全保险是否是好的选择?
Nina V.Fedoroff博士答:
对于食品安全保险,我们应该建立起一种信任体系,我们也跟不同国家的代表共同努力。
问: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是逐渐科学和理性化的,这种认知是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孙宝国院士:
1,总体来讲是对的,但普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心理还没有完全消除。
2,大多数人已经有这种意识:没有食品添加剂是不行的,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3,中国食品添加剂产业还不能满足食品产业发展的需求,我们的品种数量不够多。
4,为有关部门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让他们能够更科学更理性的根据食品产业和食品添加剂产业发展的需求来进行风险评估,来审定需要增加的品种。
问:可追溯系统的主导者是企业还是政府?
Miodraeg Mitic主任答:
1,两者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应该合作来建立可追溯系统。
2,政府制定法律框架、制定相应的食品供应链检查的供应制度、惩罚违法者等。
3,企业要承担自己的责任,要确保自己的产品时安全的,让消费者获知产品的基本信息等。
问:您认为中国食品安全的进步与未来的挑战是什么?
胡小松教授答:
1,我1961年出生,经历过饥荒,到90年代我可以吃饱饭、吃好饭,*近15年,我们吃得更加方便、更加营养、更加实惠,中国食品工业、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跨出了坚实的三大步。
2,我看到了一些关于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的数据,我认为营养安全、健康安全将是我们食品工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问:你认为中国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如何重塑消费者信心?
Patrick Wall教授答:
1,交流就是要去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但是有些专家的解释太复杂,使得公众更加担忧,这就需要媒体发挥作用,用公众理解的模式和他们沟通。
2,除了向公众解释,还需要采取措施消除风险,在沟通时也需要一些正面的沟通。
3,科学家应该帮助消费者重塑信心,利用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告诉消费者真相。
问:中国新的《食品安全法》与过去的相比有哪些先进性?
张旭东主任答:
1,以预防为主、科学监管,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制度为主线,来明确部门、企业、消费者以及媒体应当承担的责任。
2,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两个内容。尤其是我们把风险监测由原来的省级层面延伸到从省、地到县级,以及更广泛的收集风险监管数据,以便对食品安全的形势做出预测和判断。
问:您认为食源性疾病在中国食品安全中的*大隐患是什么?
Martin Cole主席答:
1,致病菌问题
2,产业链发展不够
对这八个问题解读完后,与会专家接受了媒体的现场提问,并作出了相应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