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 食品药品 监管局局长阎祖强做客直播间,接受由本报和新华社长三角新闻采编中心、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网联合主办的2015上海“民生访谈”专访。阎祖强透露,上海正在筹建可 追溯 食品安全信息的“高速公路”,并视具体情况开放“匝道”,供食品安全相关监管部门和涉及 畜产品及其制品、 蔬菜、 乳品等10大类食品的生产经营者上传或下载食品安全信息。该“公路”建成后,将打破食品在种 养殖、生产、 流通等环节以及相应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让食品能真正一追到底。
食安信息 实现一码追溯
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上海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去年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7.8%,食品总体状况处于有序可控。但阎祖强坦言,这一成绩距离百姓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参照特大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的经验,要赢得公众对食品安全及治理水平的认可,建设完善的追溯体系让食品“身世”更加透明是有效途径。
据统计,上海消费的农产品和食品有八成须依靠外来供应,这种消费模式决定了大部分食品要历经多道流通环节才能上市民的餐桌,催生了庞大的食品流通产业:截至今年初,本市累计发放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食品相关产品等许可证21.9万张,其中食品流通许可证占到了68.5%,造成了食品多次“转手”、“身世”难追溯的问题。上海虽然在全国*早建立起了猪肉和蔬菜追溯体系,但只能追溯到产品的流通环节,很难追溯到产地,更别说田头。因此,建设“一追到底”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尤为迫切。
“从技术上讲,追溯体系要覆盖多种类的食品并非难事,目前难点在于如何打破各食品环节之间的信息壁垒。”阎祖强透露,上海食药监局、商务委、农委、法制办等部门已达成一致,将依靠“云技术”搭建上海食品安全监管和信息服务平台。平台上,各监管部门将破解人为的信息“孤岛”,通过统一产品代码,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一码追溯。同时,配合追溯平台,《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今年有望颁布实施,粮食及其制品、畜产品及其制品、禽及其产品、蔬菜、水果、水产品、豆制品、乳品、食用油、酒类等10大类食品和农产品都能通过该平台追溯“身世”。
地沟油 整治用好市场杠杆
除了法制意识淡薄、诚信道德缺失,“抠成本”也是许多违法违规者铤而走险的原因。阎祖强指出,如果能运用好市场杠杆,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上更能“事半功倍”。
据介绍,本市餐厨废弃油脂的管理已试点运用市场杠杆,在市食安办、市科委、市发改委、市交通委、同济大学、巴士集团等26个单位的联合推动下,截至今年3月31日,上海餐厨废弃油脂制成的125.9万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已在104辆柴油公交车上成功运用,累计行驶377.5万公里。
“地沟油”有了合法、经济且环保的出路,上海餐厨废弃油脂已逐步实现“闭环式”管理。目前,上海已将餐饮服务单位安装和使用油水分离器列入许可条件,推进餐饮单位全部安装油水分离器; 加强了餐厨废弃油脂收运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整合专业化收运队伍,统一收运车辆并安装GPS、统一收集容器、统一作业服装、统一持证上岗。本市回收进入正规处置渠道的餐厨废弃油脂已由2011年之前的每天10余吨,提高到目前较为稳定的每天接近100吨,基本达到“应收尽收”的要求。
深喉 保护举报泄密将追责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群防共治,已成为现代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2014年,全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接到食品类投诉、举报和咨询79891件,同比增加17.1%,其中投诉举报案件查实率高达68.4%。本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全年共落实有奖举报件1396件,同比增加78%,奖励金额74.6万元,同比增加88.9%。
“下一步,我们将鼓励更多‘深喉’勇敢站出来。”阎祖强透露,去年食药监部门接到的内部举报达到了531件,查实率超过40%,有力地推进了食品安全工作。但约有32%的举报者提供线索时不愿留下自己的名字,有近三成的举报者未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与奖金失之交臂。据悉,有一成的举报者希望执法部门在调查过程中注意其个人信息保护,担心受到打击报复。
阎祖强表示,食药监部门已建立了“隐名”举报保护制度,只要举报人提出隐名举报要求,将会有专人与他单线联系,通过约定身份代码、举报密码,隐名举报人既可以自己来领取奖金,也可以书面委托他人代领。此外,食药监部门正着手制定《食品药品内部知情人员投诉举报受理工作规范》,严格保护投诉举报者的权益,明确泄密责任追究,对举报者实施打击报复的个人和企业将依法移送公安部门查处,消除举报人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