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锅炉、一台
豆制品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全市消费淡季时每天约需豆制品25吨,旺季时每天需豆制品45至50吨。这些豆制品产自哪里?制作环境如何呢?
据了解,桐乡的豆制品作坊往往集中在农村或者城郊接合部。在市区城郊接合部的一家豆制品作坊外,记者看到,门口堆放着用于制作豆腐的托盘、瓦缸和塑料制品等杂物,显得脏乱不堪,走进屋内,地面坑坑洼洼,一片泥泞,墙面黑不溜秋,近100平方米的屋内,到处堆放着制作豆腐的锅、桶、缸等。
据桐乡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流通监管科负责人介绍,像这类豆制品作坊,在桐乡还有100多家。“这些小作坊大都存在着生产规模小、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生产时间短等问题。”产品不分类摆放,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混放,器具不及时清理,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消毒、防蝇、防鼠、防虫等措施和洗手、更衣等设施普遍缺乏,这已经成为无证照豆制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通病。
与此同时,这些小作坊还是环境污染的“元凶”。制作豆制品需要经过原料浸泡、制浆、凝固、压制、包装等多个环节,而这几个环节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梧桐街道钱林村鲶鱼浜旁有一家豆制品作坊——一家四口利用自家底楼的四个门面做起了生意,这一做就是好几年。该作坊位于居民聚集区,30米外就有住户,一到夏天,居民怨声载道。该村村委会主任沈明强告诉记者:“他们直接把污水排入鲶鱼浜,造成河水污染,前几年,沿河居民投诉较多。”
据了解,目前全市无证照豆制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产生的废水均未按标准纳管排放,未经任何环保处理,或直接排放进农田,或直接排入河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豆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废气和粉尘等污染物,目前除个别小作坊使用老虎灶烧浆外,其余基本使用燃煤锅炉,部分豆制品作坊为了节省成本,甚至直接燃烧皮革下脚料,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
据介绍,2008年,市政府就把实施“豆制品放心工程”列为实事工程之一,并从2008年开始,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对非法豆制品加工点开展集中整治。虽然全市在豆制品监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但由于豆制品加工工艺简单,场所、设备等生产条件要求不高,取缔后只需投入少量资金又可恢复生产加工,因此非法生产加工回潮现象仍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