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然而,在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儿科的门诊中,*近这些天,“节日效应”才渐入高峰。该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亚莉告诉记者,近年来,儿科医生在门诊中发现,每每在春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因性早熟而就诊的孩子便会增多,儿科医生称其为“节日效应”。这种特殊的现象,需要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扎堆看“性早熟”
扎堆看性早熟的“节日效应”现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王亚莉说,节日效应,并非是指节日之后家长有了充足的时间去关注性早熟问题,而是这些节日成为儿童性早熟的“催化剂”,节日过完之后一段时间,不少家长发现孩子体征出现了变化。于是,才有了扎堆看性早熟的“节日效应”现象。
据了解,性早熟,是指青春期提早出现,即女孩在正常的青春期到来之前便开始出现性腺增大和第二性征,或者在10岁之前出现月经;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王亚莉主任提醒广大家长,目前,儿童性早熟的问题在女孩子当中*为突出,尽管家长们对于“性早熟”这一话题并不陌生,但不少家长知之甚浅,从而导致不能及早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性早熟。家长有必要在这方面主动学习、多补补课。
“女孩进入青春期,是从乳房发育开始的。青春期开始后,孩子的身高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青春期一般持续两年左右,随后,女孩子初潮来临,身高增速明显放缓。所以说,性早熟的女孩子,*早发生变化的部位便是乳房。”王亚莉介绍,乳房发育的初始阶段为乳芽期,此时,乳头下方开始出现硬结,硬结逐渐变大。乳芽期一般时长一年左右,待乳芽期进入尾声,乳房已经明显隆起了。所以,一旦家长发现孩子乳头下方开始出现硬结,就必须留心了。
据介绍,乳头下方硬结生长之初,由于乳房外观上还未出现明显变化,所以,仅靠目测是难以分辨的。家有7岁至9岁的女孩,如果要排除性早熟,家长可以定期为孩子进行简单的检查,用手触摸其乳头处,看是否有硬结状的包块出现。乳房开始发育后,如果受到外部刺激,孩子会感到乳头、乳房部位疼痛。这也是自我判断的一个依据。
“据浙江省相关部门前几年的调查,目前,在浙江省内,女孩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为9岁零6个月。如果发现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提前过多,建议家长尽早带孩子到相关专科门诊寻求帮助。”王亚莉介绍,男孩子性早熟一般是从生殖器出现变化开始的,如果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阴毛、腋毛、阴囊着色、睾丸体积增大以及面部痤疮、胡须等情形,也应该及时就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儿科医生发现,*少数男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如同女孩进入青春期那样,也出现了乳房硬结变大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正常。家长如果发现,也应前往儿科或生长发育科就诊。
远离
“青春期提前来临,对于孩子影响*大的,便是其今后的身高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这也是家长*关心的问题。”王亚莉说,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近年的儿科门诊中,因孩子性早熟、矮小症等生长发育问题而寻医的家长越来越多,说明这个问题不仅受到普遍的关注,更反映出问题有加重趋势。
那么,“节日效应”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王亚莉指出,要了解其因,必须先了解儿童性早熟产生的原因。
性早熟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中枢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其中,中枢性性早熟是由下丘脑垂体等身体自身因素引起。外周性性早熟则是指的是由性腺疾病、肾上腺疾病或外源性性激素引起。节日效应,往往是外源性性早熟较多而引发的现象。“王亚莉说,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部分饮料、食物是外源性性早熟的病因,但”节日效应“不得不让人们严重怀疑饮料、食物当中的一些成分催化了儿童性早熟的产生。
”如今,在禽畜饲养、水产品饲养中,一些人为了提高出栏速度,缩短饲养时间,会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包含许多类雌激素物质。儿童食用这样的食物后,类雌激素可对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令性早熟出现。一些反季水果,也有同样的问题。“王亚莉主任告诉记者,女孩子对于类雌激素物质特别敏感,所以,女孩子性早熟现象更为明显一些。要想杜绝孩子外源性性早熟问题,就要让孩子远离这些”受到污染“的食物。
她指出,除了餐桌上的一些食物可能含有类雌激素物质,不少备受儿童喜爱的零食、饮料当中,也有类雌激素物质添加剂。这些零食、饮料,也应远离孩子。”说到这里,家长们就会对‘节日效应’有较为充分的了解:节日期间,孩子食用含类雌激素物质的食物过多,从而导致了性早熟扎堆出现。“
王亚莉说,孩子出现性早熟现象后,家长应该及早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性早熟属于哪种类型,并进行骨龄测试,有针对性地制订应对方案。无论是中枢性性早熟还是外周性性早熟,通过药物,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抑制,使孩子的身体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家长不必过度担心。
王亚莉强调,日常生活中,不要过度溺爱孩子,对于孩子爱吃零食的习惯,家长一定要尽力去帮助其纠正。”远离垃圾食品,对于孩子的成长和生长发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