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带
3月15日,在“中国
其实,奶业只是整个“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环球时报社副总编辑吴杰表示,春节前后中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的事件表明,社会上对中国制造存有偏见和不信任,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尴尬局面。
而根本原因还是全社会的诚信缺失和法制不健全。不管怎样,乳品企业已经行动起来,希望通过提高质量的方式自救。但能否赢回失去的消费者信心,情况仍不乐观。
困局
中国奶业已经经历了长达7年的“冰河时代”。
高鸿宾表示,中国奶业这几年走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影响了国人对中国奶业的信心。虽然,事件过后政府痛下决心,彻底整顿了乳品行业,而目前中国奶牛的数量也已经超过了三鹿奶粉事件之前,而且规模化养殖的程度也增长到40%以上,但是业内还是低估了三鹿奶粉事件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
“这两年中国消费者在欧美、中国香港抢购婴儿奶粉就是证明。”高鸿宾说,“过去也有一些农产品安全事件造成过恶劣影响,但很快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比如苏丹红、瘦肉精。但婴幼儿奶粉不是,尽管我们尽了很大努力,但还是没有完全消除这种影响。”
数据显示,2008年后外资奶粉的进口量大增,不断蚕食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2007年时,外资奶粉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还只有35%左右。到了2012年,就已经接近60%了,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均为外资奶粉。
国产奶粉中,只有贝因美、合生元等少数品牌的高端产品销量还不错,但贝因美高端品牌“爱+”和合生元高端品牌超级金装幼儿配方奶粉的奶源均来自国外,如果加上这部分,外资奶粉在中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可能超过80%。
其实,奶业只是“中国制造”的*大痛点,在吴杰看来,整个“中国制造”都在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
“对于中国来说,这也是一种悲哀,很多产品非要贴上外国品牌的标签才能卖得出去。”吴杰说,这一现象值得反思。
其实,国外产品也未必没有问题。一位婴幼儿奶粉经销商告诉记者,新西兰奶粉中就曾经发现过化学物质双氰胺。国外很多地方都是大牧场,地广人稀,直接用飞机播撒化肥农药,有的化肥,还没来得及被土壤吸收就被牛吃了。
理性看待“新西兰奶粉双氰胺事件”
新西兰“毒奶粉”真相调查
此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不信任,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整体大环境的原因。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表示,中国与国外相比,差的是“国家品牌”。中国10%的土壤重金属超标,化肥强度是发达国家的3倍,行业标准都由大企业主导制定,全社会又没有诚信经营的氛围。要想让消费者恢复信心,必须国家来努力,政府来规划,重新树立“国家品牌”。
奶业分析师宋亮也表示,造成消费者信心缺失的根本问题在于我们的法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诚信机制。18世纪时,美国也有大规模的食品安全问题,当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时,伴随着消费的快速发展,必然会经历食品安全问题。但欧美的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像我们这么长,原因是他们的法制更加健全。
出路
面对困境,如何突围?高鸿宾给出的答案是全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安全水平和质量水平,创建世界**的企业。
事实上,已经有企业这样做了。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刘成果告诉记者,2014年,河北省*大的乳品企业君乐宝,在河北省张家口建设了一个高端婴幼儿奶粉项目。刘成果称,那里海拔1400多米,昼夜温差大,空气和水都很干净,又是在北纬40度左右,是国际上奶牛养殖的黄金地带。如今,**批产品已经正式上市。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旗帜乳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九强表示,旗帜乳品*大的创新是“奶业生产一体化模式”,即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饲草种植和养殖场紧密相连,养殖场又和加工厂紧密相连,完全是零距离。这样既降低了运输成本,又保证了乳品质量。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业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说,2008年的三鹿事件揭开了中国奶业全面转型的序幕。从那时起,中国奶业迅速走向规模化,从养殖到加工到渠道都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和转型。奶品质量也大幅提升,根据他们的数据,现在中国规模化牧场所产乳品的乳蛋白含量已达3.6克以上,体细胞数在40万左右,接近欧盟标准。
宋亮甚至乐观地预测,整个产业到2020年前后将会迎来第二个黄金增长高峰阶段,到那时,中国奶业每年将会创造一万亿的价值。
不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副总监方军看来,现在高兴还为时尚早。他表示,目前还没有看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能够一蹴而就地让更多消费者选择或信任国产品牌。接下来,提振消费者信心的任务,可能比提高产品质量更加困难。
这一任务已经超出了奶业的能力范围。方军表示,作为消费者,除了知情权外还有“不知情权”。例如购买一台冰箱,他们完全不需要知道冰箱为什么能够制冷。但是在中国,消费者不但要知道冰箱制冷的原理,还要知道里面所有的部件是怎么回事,否则就可能面临很多问题。我们的管理部门需要做的,就是未来让大家在消费时能够做到“不知情”也可以放心地购买。
“这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都付出努力。”方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