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
进口牛奶不比国产贵
记者探访岛城多家商超发现,进口牛奶大部分是一升盒装,保质期一般9个月至1年,有低脂奶、高脂奶和脱脂奶多个品种,
一家超市正在对一款美国进口牛奶进行买一赠一活动,打折后价格为11.2元(1升,比大部分国内品牌牛奶还便宜。 “进口牛奶有时候会做促销活动,买一赠一,这样比一些国产牛奶的价格还要低。 ”某品牌促销人员告诉记者,通常,临近保质期是进口牛奶促销的原因之一。
来自乳制品行业的报告显示,我国进口液态奶的价格在2008-2013年期间总体处于下降通道,2008年进口液态奶的进口均价为12元/千克左右,2013年下降到了8.9元/千克左右。进口液态奶除了25元/升以上价位的有机奶,和定位在10-12.9元/升的“田园价”外,终端销售口径的主流价格带位于14.9-17.9元/升之间。而国内定位高端的产品,终端价格主要在17.3-21.7元/升。也就是说,部分进口牛奶的售价低于国产高端品牌牛奶的售价。
市场
我市进口奶八成韩国产
昨日,记者在香港中路永旺超市看到,来自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美国等地的洋牛奶排满了5层货架,有韩国品牌宾格瑞、荷兰品牌菲仕兰、法国达能、意大利帕玛拉特、美国卡夫等。 “销量*好的就是韩国的调味奶,因为口味众多,也保持了牛奶的营养,所以深受小孩的喜欢。 ”一位销售人员说。
据介绍,韩国调味奶以香蕉牛奶*为出名,这种奶产品原奶占86%的比例,是目前韩国单一产品占有市场份额*大的一个品种。除了香蕉牛奶以外,带草莓、巧克力风味的调味奶也十分热销。
“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网上买十几盒这种香蕉牛奶,都是韩国进口的,价格也不贵。 ”家住崂山的程女士说。
来自中国乳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2013年,中国液态奶进口量逐年递增,分别为1.59万吨、4.05万吨、9.38万吨和19.5万吨,2014年进口量更是猛增至近3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市场共有27至29个国家进口的上百种进口牛奶。
从我市口岸进口情况来看,去年我市进口液态牛奶达3264.26吨,其中从韩国进口2537.52吨,约占进口量的78%;紧随其后分别是,德国进口658.34吨,瑞士进口60.44吨,澳大利亚进口6.4吨,波兰进口1.48吨。
原因
国外牛奶生产成本低
“国外牛奶便宜*大的原因就是生产成本低。”青岛榕昕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绍军介绍,他们公司会进口美国苜蓿草和澳大利亚燕麦作为饲料,令生产成本提高。“国外有补贴,在饲养成本上我们是没法比的。”一位乳品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国外部分国家会在收购价的基础上给予奶农等值于收购价的补贴,比如说收购价3元,政府再补贴3元。从集约化程度来看,中国畜牧业发展比较落后,奶牛的养殖仍属粗放型,畜牧业发展技术直接关乎奶牛产奶量,有数据显示国内每头奶牛年产奶量在5.5吨左右,而国外每头奶牛平均产奶量在11吨左右。
从物流成本来看,国外牛奶进口渠道顺畅,而且都是直接从厂家进口,省略了中间环节,相比一些国产奶要经过经销商层层“盘剥”进入商场,进口牛奶价格更实在。
提醒
鲜牛奶只能喝国产的
记者探访发现,不少市民都对洋牛奶抱有好感。“老是觉着国外的东西安全些,尤其是牛奶、奶粉一类的,而且价格也不贵。 ”经常购买进口牛奶的市民许女士说。
“进口牛奶保质时间长,一般都是常温奶,要喝鲜牛奶还是得国产奶。 ”某国产品牌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数据显示,目前的中国液态奶市场,常温奶占比70%至80%,巴氏奶的市场份额不到30%。
进口牛奶到达货架需要较长时间,而巴氏奶保质期不过七天,对冷藏、储藏条件要求很高,这是进口牛奶绝大多数为常温奶的主要原因。黄绍军认为,常温奶的营养价值无法与巴氏奶相比,高温杀菌的同时也会造成牛奶营养成分流失。他还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进口牛奶的时候,要注意查看一下保质期。
相关新闻
国产巴氏奶成了“自留地”
常温奶采用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4-10秒内用135℃-140℃超高温灭菌,采用利乐包装,以此获得6-12个月的保质期和常温保存条件。巴氏奶又称鲜奶或低温奶,采用巴氏杀菌法加工而成,特点是采用72℃-85℃高温杀菌,一般保质期在7天,需要低温冷藏保存。由于温度和保质期的限制,这被看作是国内乳业的*后一块自有阵地。但要做巴氏鲜奶并不简单,因为其对奶源质量要求较高,如果菌落总数超过30万个/毫升,就无法加工成巴氏鲜奶。
充斥国内的进口牛奶在国外并没有想象中受欢迎。有关资料显示,只有六七个国家以常温奶为主,有些发达国家不生产常温奶,因为奶酪、鲜奶完全可以满足他们摄入奶蛋白的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博士张养东表示,在加拿大、美国、日本,常温奶占比均少于1%,绝大部分是巴氏杀菌乳。全球牛奶产量约6亿多吨,80%左右被加工成固态乳制品,剩余的20%左右被加工成液态奶,而液态奶中90%是巴氏鲜奶或酸奶。(记者 王伟
2014年我市液态奶进口数据
全年进口总量 3264.26吨
韩国 2537.52吨
德国 658.34吨
瑞士 60.44吨
澳大利亚 6.4吨
波兰 1.4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