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时,很多人习惯喝一杯茶或冲一杯速溶
你经常喝的速溶咖啡里几乎不含
而且,咖啡里的咖啡因远远没有
物理提取
实验时间:12月11日
实验地点:西安市营养学会生活实验室
实验工具:绿茶、速溶咖啡、咖啡豆磨成的纯咖啡粉(以下简称咖啡粉、生石灰、酒精灯、蒸发皿、滤纸、漏斗
实验顾问:西安营养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营养师王勇健
指导老师:西安营养学会食品安全中心副主任杨文骜
实验人员:西安营养学会营养师李娅、王敏、曹竹兰、葛润
实验方法:分别提取绿茶、速溶咖啡、咖啡粉中的咖啡因进行比较
实验步骤:
**步:称取5克绿茶,称取1.75克生石灰,混合研成粉末,放到蒸发皿里,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将混合的粉末焙炒至浅黄色,使水分全部去除。
第二步:冷却后,将附在蒸发皿边上的粉末用滤纸擦去,以免升华时污染产物。
第三步:在蒸发皿上覆盖一张刺有许多小孔(用大头针扎的滤纸,后将大小合适的玻璃漏斗罩在上面,漏斗颈部塞一点棉花,减少蒸气逃逸。
第四步: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小火加热升华,产生的蒸气会通过滤纸小孔上升,冷却后凝结在滤纸孔上或漏斗壁上。当观察到纸孔上出现白色毛状结晶时,停止加热,让其自行冷却,必要时,漏斗外壁可用湿布冷却,当漏斗中观察不到蒸气时,方可揭开漏斗和滤纸,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咖啡因晶体。
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提取咖啡粉、速溶咖啡中的咖啡因晶体,*后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
覆盖绿茶粉末的滤纸上的咖啡因晶体非常明显,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张滤纸,在光下观察,可以看到明显的毛刺,说明咖啡因晶体很多。
覆盖咖啡豆粉末的滤纸上,能观察到少许晶体。
覆盖速溶咖啡的滤纸上,几乎观察不到咖啡因晶体,纸面依然是光滑的,没有毛刺。
结果显示,绿茶中的咖啡因含量*多,咖啡豆次之,速溶咖啡*少。
绿茶咖啡因含量仍****
由于提取咖啡因的方法属于物理方法,为保证实验的精确性,华商报委托具有第三方独立检测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西安康派斯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对另一品牌的绿茶、相同品牌的咖啡粉、速溶咖啡中的咖啡因进行了定量检测。
检测方法:
国家标准GB/T5009.139-2003《饮料中咖啡因的检测》第二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步骤:
试样处理—色谱条件—标准曲线的绘制—测定—结果计算。
检测结果:
经过测定,发现此次送检的三个产品(绿茶、纯咖啡粉、速溶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呈现出绿茶*高、纯咖啡粉次之、速溶咖啡*少的检测趋势。
其中绿茶咖啡因含量为26.88mg/g,咖啡粉中的咖啡因含量为8.49mg/g,速溶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为3.00mg/g。绿茶咖啡因含量是速溶咖啡中咖啡因含量的8倍多。
结果分析
速溶咖啡添加剂多 肝肾功能差尽量少饮用
西安康派斯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食品部主任贺菲介绍,根据相关规定,咖啡因只是在可乐型碳酸饮料中的*大使用量是0.15g/kg(0.15mg/g,并无明确的国家标准要求绿茶及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
由于成本的关系,速溶咖啡选择的一般是罗布斯塔种的咖啡,其产地多在越南,中国的海南、云南,非洲等地。其间的碎豆、坏豆等常直接烘焙、研磨,香气不足就通过各类香精、添加剂来调和,这也是速溶咖啡里咖啡因含量较低的原因之一。
营养学会的专家也称,从速溶咖啡的成分表来看,一般越靠前的成分含量越高,速溶咖啡中排在前面的分别是植脂末、乳化剂、白砂糖等,然后才是速溶咖啡和其他食品添加剂,所以其中速溶咖啡含量很低,这也是导致咖啡因较少的原因。而这些添加剂虽然对身体无害但也没有益处,一般成年人可以正常代谢,但老人、孩子等肝肾代谢功能差的人群则无法代谢,长期饮用可能会增加肝肾负担,所以建议这些人群尽量少饮用。
而咖啡是采用经过烘焙的咖啡豆所制作出来的饮料,其咖啡因的含量也会因咖啡豆的品种、烘烤方式和烘烤时间而不同。
绿茶的基本成分为咖啡碱(咖啡因、多酚类化合物(儿茶素等成分,咖啡因含量与加工工艺、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等因素有关。
所以此次检测数据只代表当批次样品中咖啡因的具体含量,并不能说明所有的咖啡粉和绿茶咖啡因含量的对比。
疑点解析
有人喝咖啡更提神 或是个体差异
虽然实验结果显示绿茶中咖啡因含量远高于咖啡,但仍有不少市民表示,有时候下午精神不好喝杯咖啡提神效果很好,甚至比喝茶更强。
对此,西安营养学会的专家称,这和人的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因为个体对于咖啡因的敏感程度不同,另外不同品质的咖啡与茶中的咖啡因含量不同。所以,想要得到更好的提神效果,还需选择品质较好的茶与咖啡饮用。
在选择咖啡方面,专家称尽量要选择纯度高的、添加剂少的咖啡。
长期喝茶的人感觉喝茶无法提神 可能是营养素缺乏
中国人自古有喝茶的习惯,生活中不少人把茶水当水喝。60岁的西安市民刘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从20多岁就开始以茶代水。刘先生说,年轻时喝茶还有提神的效果,现在喝茶没了提神的作用。
营养学会的专家称,这可能因为茶叶的品质参差不齐,也可能是因为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营养素缺乏,只提供功能性物质(咖啡因也不一定会提神。
(注:实验结果只对本次样品负责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毛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