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12月5日讯 脏乱的小巷里,垃圾随意堆放,污渍斑斑的
黑作坊环境恶劣
根据网友的爆料,前日,记者与相关执法人员来到城门镇胪厦村踩点摸查,以“买山楂”的名义一路询问附近村民,终于找到了这家隐蔽的山楂黑作坊。作坊外并未悬挂任何标识,上前询问,无人应门。门外的过道上,放着几个用来腌制蜜饯的空缸,边上就是一个捕鼠笼。地上堆放着红砖和一瓶杀虫剂,还散布着老鼠屎。经过初步调查确认,这家作坊没有任何相关部门审批手续。
执法人员取样送检
昨日,执法队员突击查处山楂小作坊。铁门一开,一股浓烈的霉酸味扑面而来,约40平方米的作坊内杂乱地摆放着9个腌制缸。房内光线昏暗,借助通风口处的阳光,能看到成群的蚊虫飞舞在四周。墙壁、水泥地、悬挂风扇、灶台,无一不是黑污斑驳。用来清洗山楂的水池紧挨着卫生间,池内污垢杂陈,地面上流着掺杂着色素的腐烂物。作坊主早已不知所踪。
执法人员在现场未找到营业执照及食品生产许可相关证件,因涉嫌无证生产行为,执法人员现场依法查封山楂9缸,同时对色泽鲜红异常的山楂半成品进行抽样。“很明显,人工色素添加剂的使用量大大超过了国家的规定。”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需要将部分成品带回进行检测分析。
山楂“正规军”
难敌黑作坊
光彩蜜饯加工厂是胪厦村少有的取得合格资质的山楂加工企业,然而讽刺的是,它却难敌同村的黑作坊,企业生存面临困境。
“我家从祖父辈开始就以做山楂蜜饯为生,以前也是家庭作坊,但为了达到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花了许多财力、精力加以改造。”老板郑先生说,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三年一换,每次2200元,企业每年还要将产品送检,费用也要近千元。“这些还不是*‘烧钱’的。前几个月,监管部门来抽查,看到我的清洗池壁瓷砖破损,说这样不方便清洁,建议换成不锈钢材质,于是我花了1万多元做了个新的。”郑老板说,将家里的操作间改成生产车间也花去20多万元。
作坊外的过道上放着捕鼠用的老鼠笼
改造车间提高了成本,“良心山楂”的价格没有了竞争力。“我的山楂要卖到5元1斤,而小作坊的产品灵活性很大,市场紧俏,他们也抬高价格;市场冷淡,他们就从质量上做手脚,压低价格。”郑老板说,糖加得少,蜜饯保质期就短,但一些黑作坊为了少用糖,降低成本,就通过使用过量的添加剂来维持山楂的外观和口感。
“我们心里也很矛盾,那些黑作坊不少都是乡邻开的,我们也不好去举报,只能把自己的质量做好,希望获得市场的认可。”郑老板说。
封了又开
黑作坊为何查处难
“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都藏身在这样的村子里,有的根本没什么生产设备,几口缸、一口锅,就可以开工,我们查封了以后,很难确保他们不会‘卷土重来’。”仓山区食药监局城门所所长陈东说,农村地区都是“熟脸”,来突击检查的“生面孔”很容易被识别,再加上村民的“团结”,一些黑作坊主很快就闻风而逃,待执法人员离开,再悄然开张。
“无证经营的食品小作坊,生产卫生条件较差,产品添加剂超标,人们在食用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肠胃不适等症状,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更大的病变,严重威胁生命安全。”陈东介绍,对于一些完全不可能达标的作坊,他们会严厉查封;对于一些可以整改的企业,他们会指导企业去参检达标,成为“正规军”。
同时,食药监局执法人员也建议市民,*好到正规的商场购买食品,一般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具有合格证,外包装整洁,封口严密,有厂名厂址、生产时间、有效期和生产执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