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 桶盖不洗 带着怪味儿直接用
经过简单净化之后的水,靠机器吸附,直接通过水管流向灌装车间。只要打开水龙头,直径5厘米的水管里就有大量的水流出来,下面放上水桶接水。
接完水后,在往水桶上装塑胶瓶盖时,记者将一个瓶盖拿到鼻子下面闻了一下,一股难闻的胶皮味道扑面而来。这些桶盖未经过任何清洗,从蛇皮袋里倒出来后,直接就盖在水桶上。
水桶灌满后,记者将桶滚向几米外的一个挨着地面的窗口处,小刘坐在旁边,熟练地用脚踩着桶盖处。见到水桶后部上翘,她将一个崭新的塑料薄膜袋套在桶身上,一桶崭新的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管是对待刷好的桶,还是对已经灌装好的水,大家都是手脚并用,经常踢来踢去。等孔大姐再烫上防伪标后,这桶水就此完工,客户来了之后就运到各自经营的商店、水店。
包装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的要求,生产企业必须持有食品
记者看到,
奥滢、京洲山泉桶装水的QS编码为131006012362,在中国QS查询网上记者查询发现,这是属于河北固安北义厚村华油采四联柳泉矿泉水厂的。
对此,记者咨询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一名值班工作人员表示,经过查询,北京福品源饮用水厂QS编码与商标上所写的地址明显不同,若是QS编码跨地区使用,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可是工作人员并未查询到这些信息。
另外,生产食品类相关产品必须办理卫生许可证。记者发现,在北京福品源饮用水厂老板李汉高办公室内,悬挂的编号为京卫食证字(2008第110115-007433的食品卫生许可证上,有效期限为2008年7月21日至2012年7月20日。也就是说,该证在一年半之前已经过期。
据李老板统计,这几天里,每天的销量是六七百桶。他说,等到夏季天热的时候,每天能售出1000多桶。张师傅也向记者证实,他在这个厂干了四年多,夏天是桶装水销售旺季,每天都要生产1500桶左右。
"天一亮就有人过来拉货,来晚了就没了。"李老板说,没货的时候,这几天他都是让这些客户晚上8点(该厂的夜班是从下午4点开始之后过来,这时已经生产出来一部分产品,可以先让他们运走销售。
对于产品的质量,进货的人都心照不宣。一名前来拉水的店主笑笑说:"这里的水,能会多好呀?一块八一桶进货,卖五块,便宜,瞎喝吧。"
"主要在大兴区销售,每天都有不少店主来这里拉水。因为要是厂里送货的话,每桶都要加一块钱的费用。"李老板说,这些水会运到村里、周边小区和一些公司里。
记者在皮各庄二村内的一家小超市门口,见到了福品源饮用水厂生产的一品京洲、京洲麦饭石等桶装水。店主说,只要拿着任何桶装水的水桶来换,每桶水的售价是5元钱。
2月24日晚9时许,记者跟踪一辆进货车发现,该车将货物运向了离皮各庄二村约两三公里的一个名叫北高各庄的村子。在一家小超市前,该车停了下来,开始卸货。
张师傅也向记者介绍,厂里的水平常就在大兴区卖,*远送到房山良乡。
一样的水 贴出中高低4个品牌
2月19日晚,厂子共灌装了品牌为京洲麦饭石、一品京洲、奥滢的三种水。记者发现,这三种水都是同一个水管、同一个地方灌装出来的。而在产品的商标上,却写着"来自玉泉山水系地层深处的水源"、"京洲天然饮用水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等。
对此,小刘见怪不怪地说,厂里总共生产京洲麦饭石、一品京洲、京洲山泉、奥滢这四种水,其实水并无不同,它们的区别就是水桶不同,导致售价不一样。
麦饭石都是四处收购来的杂牌桶拼凑的,所以便宜些,一桶1.8元,该水销量*大。奥滢的桶比较好,都是新的,所以贵些,出厂价5元。一品京洲和京洲山泉售价则为每桶2元、3元。
另外厂子里还有一种叫做京洲香山的水,售价*高,每桶6.5元左右。据李老板说,这是从外厂进的水,所以成本高,售价高。对于自己厂子里生产桶装水却还要从外面进水,李老板解释说,这是因为客户的口味不一样,有人就喜欢喝这个水。但记者随后却在厂里发现了一些京洲香山桶装水的蓝色桶标。
追访
该厂曾遭"毁灭性打击" 如今又开了
在大兴区北臧村镇政府官网上,记者发现,福品源水厂曾经遭到政府部门查处,而且是"毁灭性打击".
2011年6月的消息显示,群众举报,北臧村镇皮各庄二村村北有一处制造假冒桶装水的黑窝点,不仅制水条件恶劣,而且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出行。北臧村镇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镇工业办、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组成稽查小组,对该窝点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据统计,此次共查抄"麦饭石"、"京洲山泉"两种假冒伪劣桶装水579桶、商标150余个。
在该网站公布的图片上,一手点着香烟的李老板正在查抄后的执法文书上签字。
政府多次检查 骗说没开工
2月19日下午5点,《法制晚报》记者正在厂里干活,碰到几名携带相机的人前来检查。
李老板事后告诉记者,这几名检查人员是北臧村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的,带队的是所长,"他们问我是不是还在生产,我说只是刷一下水桶,已经停工了。"李老板说,所长告诉他,北臧村镇的镇长是新调来的,年前因为相邻的调味品厂被记者曝光后已经受到影响,"当时法制报(注,法制晚报的记者进到酱油厂去拍照了,镇里赶紧来查抄。出过一次问题了,不能再出。所以镇里很是紧张。要是再出现问题,估计镇长就干不成了。3·15期间,上级要求厂里停业。其实查抄调味品厂时,他们就想捎带着拆这儿的机器,我没让拆。"
李老板告诉记者,在记者卧底的这6天里,北臧村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共派人来了三次,"每次我都说没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