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今年
【水稻"两迁"害虫】
稻飞虱在华南、西南东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等南方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西南西部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亿亩次;稻纵卷叶螟在华南、江南、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西南西部、江淮和华南南部等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7亿亩次。
虫源基数:2013年水稻"两迁"害虫在华南南部越冬稻区虫源基数较高,境外虫源地调查,2013年越南中北部稻区褐飞虱发生面积较2012年增加62%,为今年稻飞虱发生提供充足的虫源基数。
品种布局:目前我国水稻主栽品种仍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为主,生长量大、田间郁闭,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生境;同时,水稻栽插期和生育期不一,单、双季稻混栽,桥梁田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发生和辗转危害。
气象条件: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春季,南方稻区气温正常略偏高,华南中东部降水较常年偏多;夏季,江南西部、西南东南部和华南沿海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迁入和繁殖。
【水稻螟虫】
在长江中游、西南中北部、江南北部、江淮西部稻区偏重发生,华南大部、西南南部、江南南部和东北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5亿亩次。
虫源基数:二化螟2013年冬前基数,长江下游、东北稻区高于2012年;华南、西南、江南、长江中游稻区较2012年有所下降,但仍具备中等以上发生程度的虫源基数。三化螟在华南稻区亩活虫数与2012年相当。
品种布局:各地种植水稻粗秆类型品种有利于螟虫的危害。
气象条件:2013年冬季和2014年春季,东北稻区平均温度较常年偏低1~2℃,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二到五成,对螟虫的越冬和春季发育有不利影响;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温度较常年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对螟虫的越冬存活和春季发育有利。
【粘虫】
一代粘虫在江淮、黄淮麦区中等程度发生,二、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黄淮和西南地区仍有偏重发生的可能,部分地区存在暴发的风险,全国累计发生9000万亩次。
虫源基数:2013年秋季,北方和南方多个系统监测点灯诱三代粘虫成虫种群数量比2012年同期显着降低,但仍高于2011年和常年同期。
种植结构:近年来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为粘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
气象条件:华南大部、西南东部冬季气温偏低,江汉和江南中西部春季降水偏少,对粘虫越冬和春季发生有不利影响;东北中北部、华北东部、黄淮、西南东南部等地夏季降水偏多,对粘虫发生有利。
【小麦蚜虫】
在河北、山东大发生,华北、黄淮的其他麦区、江苏和安徽沿淮和淮北、四川、宁夏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西南和西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5亿亩。
虫源基数:2013年秋季,蚜虫在黄淮、江淮、华北和西北麦区普遍发生,但虫量较低。平均百株蚜量,各地比历年平均值和2012年同期偏低40%~90%.
品种布局:目前我国各麦区普遍缺乏抗蚜品种,且种植密度高、氮肥用量大,对蚜虫种群增长十分有利。
气象条件:2013年冬季,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对蚜虫越冬或冬季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今年春季,大部麦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气温高、降水少,有利于蚜虫发生危害。
【小麦条锈病】
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和"三江一河"(嘉陵江、涪江、岷江和安宁河流域、甘肃陇南和陇东及陇中晚熟麦区、陕西汉中、湖北西北部、宁夏南部偏重流行,偏重流行区域大于2013年;西南其他大部、陕西关中西部、湖北江汉平原、河南南部和西北大部中度流行;黄淮北部和华北南部偏轻流行。全国流行面积3000万亩。
病源基数:2013年条锈病秋苗发病面积较大、部分地区病情偏重,具备今年中等以上流行的菌源基数。截至今年1月20日,四川、贵州、云南、湖北、陕西、甘肃等省冬繁区见病面积9.3万亩,共有61个县见病;冬繁病情与近年同期相比,重于2013年,接近2011和2012年,轻于2010年。
品种布局:目前我国除甘肃、四川、重庆、湖北、山东有一定比例的条锈病抗性品种种植外,东部主产麦区品种抗性较差。
气象条件:西南东部麦区2013年冬季气温偏低,对条锈病冬繁有抑制作用;今年春季,西南东部、西北大部、汉水流域和黄淮南部麦区降水偏少,对条锈病春季流行有一定抑制作用;黄淮北部、华北大部麦区降水偏多,加大条锈病在北方麦区流行的风险。
【玉米螟】
全国总体为偏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3.7亿亩次。其中,一代玉米螟在东北北部偏重发生,其他大部地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8亿亩;二代玉米螟在内蒙古东部偏重发生,东北中南部、华北、新疆和西南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亿亩;三代玉米螟在黄淮海中等发生,其中河南东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000万亩。
虫源基数:玉米螟冬前基数东北地区偏低,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和新疆明显偏高。
种植结构:据分析,近几年玉米主产区实施综合防治措施,玉米螟重发势头有所遏制,一些地区粉碎玉米秸秆也起到压低越冬基数作用,但由于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秸秆还田、密植等耕作措施的大面积推广,为害虫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境,总体有利于种群持续扩大。
气象条件:今年春季,玉米螟主发区大部气温正常,其中黄淮大部气温偏高1~2℃,东北、华北、内蒙古中东部和新疆北部降水偏多,对一代玉米螟的化蛹和羽化有利;夏季,东北中北部、华北东部、黄淮、江南西部、西南东南部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有利于以上地区二、三代玉米螟的发生危害。
【二点委夜蛾】
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局部中等发生,在黄淮海其他大部地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500万亩。
虫源基数:2013年秋季,二点委夜蛾冬前发生基数低于2011~2012年。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安徽和北京等7省(市34个市(区见越冬虫源,虫源面积为816万亩,接近2012年;平均虫口密度为每平方米0.05头,比2012年减少76.8%;河北邢台、邯郸*高密度为每平方米3~6头,比2012年低33.3%,山东菏泽为2头,与2012年接近。
种植结构:黄淮海发生区近两年大力推行的清理玉米播种行等农事操作,可破坏二点委夜蛾生境、减轻危害。
气象条件:今年,河北中南部、山东中北部春季和黄淮大部夏季降水偏多,对二点委夜蛾发生危害有利。
【飞蝗
】
总体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440万亩次,需防治面积1470万亩次。其中,东亚飞蝗在环渤海湾、华北湖库和黄河中下游滩区等主要蝗区中等发生;亚洲飞蝗在常发区大部偏轻发生,北疆阿勒泰、塔城等靠近边境区域局部中等发生;西藏飞蝗在川藏大部常发区中等发生。
虫源基数:东亚飞蝗秋残蝗基数比2012年、2010~2012年平均值分别增加15.7%、6.7%.亚洲飞蝗残蝗面积(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2012年持平;残蝗密度每亩3.8头,比2012年减少42.4%.西藏飞蝗残蝗面积74.4万亩,残蝗密度每亩12.2头,比2012年分别增加17.4%和84.8%.
气象条件:春季,全国主要蝗区气温较常年同期正常或略偏高,新疆北部、华北南部、西藏东部和海南降水偏多,对飞蝗蝗蝻出土和发育有不利影响,其他大部蝗区降水偏少、气温正常,对飞蝗蝗蝻出土和发生危害有利。
【草地螟】
一代幼虫在内蒙古东部、新疆北部中等发生,西北和华北其他地区及东北大部偏轻发生,农田及其周边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不排除境外虫源迁入造成局部严重发生的可能。
虫源基数:2013年秋季,全国越冬虫量比2012年高14.0%,仍为2001年以来较低的年份,仅在内蒙古、河北、宁夏、新疆等4省(区9个市(盟18个县(市查到越冬虫茧。目前未见2013年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及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草地螟严重发生和大量虫源越冬的报道,因此,周边国家为我国提供大量越冬虫源的可能性较小,但不排除一代成虫集中迁入造成二代幼虫重发的可能性。
气象条件:今年春季,新疆北部降水偏多、气温正常,对一代发生有利;华北、西北大部草地螟虫源区气温接近常年、降水偏少,对草地螟春季发育无不利影响;夏季,东北和华北大部降水偏多,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有利于草地螟发生危害。
【气候型流行性病害】
稻瘟病在西南、华南、江南、长江中游和东北大部的常发区将中等发生,东北、西南、江南局部稻区存在暴发流行的可能,预计流行面积7000万亩次。
小麦赤霉病在湖北东部和江汉平原、安徽沿淮及其以南、江苏沿江和苏南、浙江中北部、上海沿海麦区有偏重流行的威胁,长江流域的其他麦区、黄淮麦区有中等流行的可能,华北南部麦区有偏轻流行的可能,预计流行面积8000万亩左右。
玉米大斑病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存在偏重流行风险,预计全国流行面积8000万亩。
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等主产区有偏重流行可能,预计流行面积3500万亩。
品种布局:据分析,目前各地主栽的作物品种均有利于上述病害的发生流行。其中,西南常发区抗稻瘟病品种比例不足20%;黑龙江省感病品种种植面积为60%以上,且品种抗性普遍呈下降趋势。我国小麦品种除鄂麦、扬麦、宁麦系列对小麦赤霉病有一定抗性外,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和华北麦区主栽品种多不抗病;江淮麦区引种北方高产品种,加大了此区域赤霉病流行的风险。东北、华北主栽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性普遍较差。全国马铃薯主产区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在60%以上,且由于多年连茬种植,病菌群体的变异导致抗性减弱。
气象条件:水稻分蘖和抽穗期如遇阴雨连绵或雾多雾浓天气,稻瘟病会大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阴雨日数多、凝露雾霾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尤其是连遇2~3天以上阴雨天气,赤霉病就会偏重至大流行;东北和华北春玉米区,玉米生长后期7~8月份如遇多雨多雾或连续阴雨,大斑病,会快速流行;西南马铃薯种植区4~5月份,西北、华北、东北种植区8~9月份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田间易出现中心病株,若随后仍保持日暖夜凉的高湿天气,病害将在一周内蔓延流行,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本组稿件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