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海南视窗1月20日电(记者 宁远海南省
河豚鱼,又称"河鲀鱼"、"龟鱼"、"鸡抱"、"气泡鱼"、"气鼓鱼"等,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一般体长在10~30cm左右,大的可达63cm以上;全体椭圆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吻短,圆钝,口小,端位,横裂,上下颌各具有2个板状门齿,中缝明显;唇发达,下唇两端向上弯曲在上唇的外侧;眼小,鳃孔小,为一弧形裂缝,位于胸鳍的前方,体表密生小刺;背鳍位置很后,与臀鳍相对,无腹鳍,尾鳍后端平截;体背灰褐,体侧稍带黄褐,腹面白色;体背、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引起河豚鱼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鲀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潜伏期为0.5~3小时。
铜铸蟹,又称铜铸熟若蟹,头胸甲壳呈横卵圆形,背部隆起分区明显,表面光滑;全身表面呈青绿至紫褐色,其间有白色,褐色与青橙色的不规则花纹,形成特殊的斑驳色彩,甲长约5公分,甲宽约10公分。铜铸蟹可能含有麻痹性生物毒素,中毒病人表现为口唇、手脚发麻,步态不稳等症状。
蟾蜍是无尾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在海南广为分布,其背部皮肤上有许多疣状突起的毒腺,可分泌蟾蜍素,尤以眼后的椭圆状耳腺分泌毒液*多,其卵也有同样毒素。人在食用后数分钟即可发病,先是口唇发麻、上腹部不适、腹痛,随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神经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昏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织纹螺有多种,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沿海。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一般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也有的种类长度约为2~3厘米,宽度约1厘米。织纹螺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短为5分钟,*长为4个小时。
海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称,为保护公众身体健康,避免发生误食河豚鱼、铜铸蟹、蟾蜍、织纹螺导致的中毒事件,特别警示:一、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河豚鱼、铜铸蟹、蟾蜍、织纹螺;二、广大群众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自行捕捞和食用河豚鱼、铜铸蟹、蟾蜍、织纹螺。误食后,如发生口唇、手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三、蟾蜍是传统中药材,但含有剧毒,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盲目自用,容易导致中毒;四、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河豚鱼、铜铸蟹、蟾蜍、织纹螺的,应当及时向12331或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