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乳品行业差异:国外奶农掌权质量由三方监管

百检网 2021-11-15

    据《新闻晨报》报道,昨天,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产业链自律与食品安全"研讨会上,中外专家以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公司为案例,分析了中外乳制品行业在产业组织模式上的差异。我国乳品行业的特点是资本驱动的大集团、大公司主导模式,奶农是依附于大公司处于弱势。在荷兰等欧美发达国家,奶农以自愿自发的方式组成合作社,拥有乳品公司。在这些国家,奶农是整个产业链的老板,占有全产业链的利润,因此行业自律性强,监管高效。

    奶农掌权,监管高效

    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教授指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合作社为主导的产业链一体化组织模式,是世界乳制品行业较为主流的模式。

    在菲仕兰坎皮纳,奶农以自发自愿的形式组织合作社,以一人一票的方式选举合作社领导层。合作社投资、拥有乳品公司,一体化控制乳制品的加工、销售环节。乳品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也由奶农代表组成的薪酬委员会任免。在这个经济组织中,奶农既是基层生产劳动的参与者,又是整个产业的所有者。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大的6家乳制品公司,有3家属于这种合作社一体化模式。

    苏勇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是"少数人管大多数",因此监管成本居高不下;荷兰乳业的监管模式是三足鼎立、互相制衡,奶农、合作社组织、公司职业经理人之间构成以内部自律为特色的"铁三角"关系。

    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公司大中国区乳品发展总监阿瑟·斯卡普介绍说,在菲仕兰坎皮纳,每年会有千分之一的奶农因为产品不合格被请出合作社,多数人管少数人的模式,有效降低了质量风险和监管成本。

    奶牛幸福,牛奶更优

    与国外合作社形式相比,我国牛奶生产方式处于两个*端--要么是三五头奶牛的散户奶农,要么是大型乳制品集团巨资兴建的超大规模工厂化奶牛养殖场。苏勇教授认为,过小和过大的规模,都会造成规模不经济,导致我国乳品行业丧失竞争优势。

    阿瑟·斯卡普指出,荷兰家庭农场的成功,得益于适度规模的中型牧场。"50-100头奶牛的中型牧场,既可以承受添置机械化、信息化养牛设备的成本均摊;又能够节约牛群规模过大造成的疾病防控、生态环境治理成本,还适合使用自家农场的饲料,降低长途贩运的成本。"*重要的是,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使荷兰奶牛不必"圈养",而是"散养"在户外草场上。荷兰的家庭牧场还实施动物保护法案,要求农场主让奶牛"享有"免受饥饿、免受伤病痛苦、表达天性等五大权利。

    阿瑟·斯卡普解释说,动物福利并非"矫情".奶牛按照本性生长,可以提高牛奶的优质品率,降低发病率,减少抗生素等药物使用量和牛奶报废量。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