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中国粮食不安全”缺乏依据

百检网 2021-11-15

  “中国粮食进口去年增加了,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因为中国粮食进口增加就提‘中国粮食威胁论’,或者说因为这样,中国粮食不安全,是缺乏依据的。”在昨日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驳斥外媒传言。

  沈丹阳援引海关数据称,2012年1月~11月,中国粮食包括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作物的品种进口数量合计是1077.5万吨,同比增长了294.5%。他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内外市场价差增大;二是国内饲料用粮,尤其是玉米供求偏紧,企业在国际市场增加采购量,以此来补充不断增长的饲料用粮库存;三是2011年同期中国小麦、玉米和大米进口的基数相对非常低,总体上看是企业经营和市场需求的正常反应。

  首创期货分析师刘小英对《**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均粮食的消耗水平也在不断增加。这对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中国人均耕地仅1.3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也使得中国对粮食安全格外关注。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樊明认为,所谓粮食安全,从国家层面来说,其核心要点是一国的粮食供给是否充足稳定,至于粮食的来源是国内生产者还是国外生产者并不是*重要的。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粮食及肉蛋奶等副食品的需求逐步增大,这就使得我国对粮食需求量还会继续扩大。虽然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9年丰收,但仍然与需求有缺口。这样,进口就成必要选择。”中衍期货分析师陈芳对本报记者说。

  虽然玉米产量超过稻谷产量383万吨,成为我国**大粮食作物品种,但是消费需求的持续增加,仍然无法充分满足。中国的粮食主要用于食用用粮和非食用用粮,前者分为口粮和饲料用粮,后者包括种子用粮和工业用粮。

  中衍期货分析师曹龙宣表示,中国的口粮安全并没有受到影响,更多的玉米进口是用于饲料消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处研究员任常青称,从整体来看,粮食消费结构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虽然去年玉米进口量较大,但玉米并不是主要口粮,主要用作饲料加工和工业原料。这对我国的口粮安全并不影响。

  任常青补充说,我们在注重生产的同时还需要对粮食的其他环节进行相应的管理,如储藏、运输、加工、消费等诸多环节都出现巨大效率损失和浪费。

  樊明表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不重视粮食安全,但追求自给自足并不一定就能保证粮食安全,相反依靠进口也不代表粮食就不安全。粮食安全的核心是粮食充足稳定的供给,而不是是否由自己生产。日本、韩国粮食自给率就不高,但这些国家并不因此特别担心粮食安全。

  “中国进口粮食数量增加,这种经济行为符合国际市场交易规则,本身就没有多大的错。”樊明认为,这在长期会有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中国并没有大规模从国际粮食市场进口粮食,而粮食进口多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的是由市场决定的,而非政府。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