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晓
达成采购意向2.2亿元
5月30日,青岛2012年度“
“目前公司每天约有30吨豆芽直供70—80家大中型超市,参与“农超对接”以来,公司的销售额逐年上升,已从成立时的3000万元增长到去年的上亿元,今年还要多。”公司销售经理王维华告诉记者。
能够赢得超市的信赖,福鸿依靠的是出色的品质。“公司建成了省内**一条大型绿色豆芽孵化及产品深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无菌化车间运作,豆芽生产全过程由电脑控制,无人体接触,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王维华介绍说。
记者采访发现,当日的洽谈会吸引了众多像福鸿一样质量优、信誉好、品牌佳的配送企业及合作社。这也让作为采购方的各大超市颇为放心。“目前参与‘农超对接’的
“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新鲜度、安全性和性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采购过程中,我们会对农产品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评定,只有满足要求的方可列入合格供货名录,签订购销合同;同时对进入超市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符合要求的方可上柜销售,我们每天都会对检测结果进行备案登记,作为日后选择供货商的实际参照。”姜志强介绍说。
据统计,此次洽谈会上,利群、维客、沃乐玛等22家大型超市与100家农业合作社及企业现场签订了采购意向书,达成采购意向2.2亿元。
把更优质农产品
引入流通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为提升“农超对接”质量,青岛市正努力推进“菜篮子”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借鉴
中联农产(青岛)有限公司成立20多年来主要做出口,其中洋葱、胡萝卜等产品已出口到了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公司总经理蔡剑平告诉记者,参与“农超对接”是为了扩大内销比例。“出口农产品的安全检验标准更严格,检验种类也更多,比如空气质量、某些品种的农药残留。我们今后在青岛市场销售的蔬菜,也将执行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多年来青岛发展了一批蔬菜出口企业和出口蔬菜种植基地。但一直以来,出口蔬菜质量标准都要高于内销蔬菜。此次通过‘农超对接’力推出口农产品供应市场是青岛市的一次新尝试,今年我们将把更优质的农产品引入流通市场,重点引导出口加工区和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以输港和供应国外市场农产品加工标准,做好对接青岛市场农产品供应工作。”青岛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品办公室主任郭健介绍说。
这一做法得到了企业的积*响应,本次洽谈会上,中联农产(青岛)有限公司、东颐锦禾有限公司等12家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商场超市达成采购意向6000多万元,计划将一批达到出口质量标准的农产品直接供应到商场超市。
据悉,这些出口标准的农产品进入超市后并非都是“贵族身价”,相反它们将按照“随行就市”原则定价,确保市民能够消费得起。为了方便市民购买,市商务局今后还将引导超市建立出口蔬菜内销专区。
农产品直销比年底达50%
青岛市从2009年开始推行“农超对接”以来,成效明显。据统计,去年,全市有100余家大中型超市、配送企业、集团消费单位与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进行了产销对接,累计实现农产品直供配送规模10亿元,企业年销售额增幅达15%以上,带动对接农户增收1000多万元。
“我们经过测算,‘农超对接’平均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10%以上,拉低同类农产品价格8%以上。”郭健告诉记者,“今年,市商务局又将‘农超对接’列入全市商务三大行动计划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了政府主导力度。各‘菜篮子’流通企业参与度达90%以上,有近40%的农产品通过对接渠道进入百姓餐桌。”
记者自青岛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青岛市将进一步扩大“农超对接”规模,加大农超、农标、农餐对接力度,年内参加对接的餐饮企业、标准化农贸市场等增加到22家,合作生产基地扩大到30家;与潍坊、河北等蔬菜主产区建立“农区(区域)对接”模式,鼓励商场超市和物流配送企业建立自己的签约基地或定向对接农村合作组织,稳固产销合作关系。同时丰富“农超对接”形式,年内组织20家蔬菜生产基地和农业合作社在农贸市场、超市和社区开设直营直销专区(柜)和门店100处以上。组织优质地产蔬菜进社区销售活动范围扩大到七区50个社区,鼓励有条件的蔬菜生产经营企业、菜农等直接进城销售,减少流通环节,方便居民购买。此外,青岛市还将探索建立“农超对接”信息数据库和在线交易平台,发展“农超对接”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开展网上销售。
“通过以上这些方式,预计到年底,城区生鲜农产品直销比重将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0%。”郭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