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
引导
从2011年*高点的18元/公斤左右,到目前14元/公斤左右,今年3月以来,全国各地生猪价格持续下滑。 5月11日,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 《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案》。不同于2009年《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只关注下跌问题,如今,避免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成为相关部门工作的新重点。另外,随着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正在组织开展冻猪肉收储工作",新《预案》中的各种调控手段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如何评价新《预案》?预案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想要进一步发展应怎么做?本报记者连线相关专家对新《预案》进行了解读。
■本报记者 郭顺姬
政策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案
预警指标:猪粮比价作为基本指标,猪粮比价=生猪出场价格/玉米批发价格。
调控目标:主要目标是猪粮比价处于绿色区域(6∶1-8.5∶1,辅助目标是能繁母猪月存栏量同比变化率在-5%-5%.
响应机制:国家加强监测和统计报告工作,根据猪粮比价的变动情况,分别或同时启动发布预警信息、储备吞吐、调整政府补贴、进出口调节等措施。
地方责任:生猪市场的生产供应责任主要在地方,各地要具体承担扶持生猪生产、完善生猪疫情防控、保持必要的地方冻猪肉储备、维护市场稳定、保障当地居民正常消费需求的责任。
评价有亮点、有进步、更科学
"新《预案》更加科学也更加完善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秦中春这样评价。 "总体来看,是进步。单从标题来讲,缓解这个词汇的表达更科学。说明政府抓住了调控工作的重点,"他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乔娟认为《新预案》的内容很全面,语言表述比较严谨,一些原则性的内容都点到了,与2009年发布的 《预案》相比有很大进步,"但要全面实现还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一些时间。 "
海通证券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丁频则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了新《预案》的三个亮点,即在调控方向上实行双边化、在调控目标上力求简明化、在信息发布上更加的完备和多元。
问题收储压力大 地方担责不够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此前在解读新《预案》时表示要通过应急储备、中央政府的储备和地方政府的储备三方合作来保证更强的储备吞吐能力,以稳定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价格。
对此,乔娟认为当生猪市场价格出现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时 (尤其进入红色区域,在应急储备的基础上,通过减少或者增加储备规模,能在短期通过增加或减少市场供给来调节价格。但她提醒大家注意猪肉储存的特殊性,因为成本较高而且储存期限相对较短,所以商业企业从经营利润角度考虑不会主动储备,这样就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担负巨大的调节任务,需要他们投入大量的财力(财政资金补贴等和人力(对储备机构的监管等。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生猪活体储备在具体实施中问题很多,政府很难监管,也很难真正发挥调节市场供给的作用。 "她说。
"生猪存储成本高,可以考虑不仅收储鲜活的肉,还可以加工成食品。 "秦中春这样建议。他认为此次预案涉及的调控手段很丰富,可以将猪肉存储与其他调控方式结合起来一起运作。 "存储只是一种被动的调控,还可以采取主动的调控,譬如说提供尽可能详尽的信息服务。 "他说。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此次预案更多展现了中央承担责任的态度,虽然提出了生猪市场的生产供应责任主要在地方,但对地方政府的要求却不够详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要求。
建议运用经济手段优先考虑产业发展
"新《预案》是保两头,既保护养殖户的利益,也保护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城市居民利益。 "对新《预案》的作用,周望军这样表示。丁频认为,新《预案》的双向调控机制更贴合猪价周期性变动的规律,调控过度上涨和过度下跌,更有利于整个生猪产业的平稳发展,有利于推动生猪养殖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养殖户、屠宰商、经营者、消费者的健康发展。
秦中春对此提出了两个建议。他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讲,还是要争取实现生猪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逐步完善农业发展模式和产业链建设。同时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更多及时的前瞻性的信息服务。这包括,不仅要为生产者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还要加强市场上的引导和宣传,使消费者能够接受猪肉价格合理平稳的上涨,不能猪肉价格一有波动就反应过激。
乔娟则建议《新预案》在具体实施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重点调控价格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以避免生猪市场价格长时间大幅度下跌给生猪养殖业带来过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她还建议政府部门完善生猪及猪肉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机制,不断提升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需要由权威部门整合发改委、商务部和农业部等政府部门的监测信息;其次,不断提高政府监测的质量和扩大政府监测的范围;再者,逐步规范生猪及猪肉市场供求和价格预测信息的发布者。 "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