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餐馆吃饭,很多人喜欢点实惠又美味的麻婆
烤鸭油送往饭店、烧烤摊
12日上午,记者来到张店金晶大道附近一家烤鸭店,老板不遗余力地向记者介绍自家烤鸭油,"品质好,味道纯,每天都供不应求。""我这烤鸭油很纯,看着也不浑,你闻闻,很香。外边有一种才卖2.0元一斤,那种根本不能吃。"见记者对自家油品有怀疑,老板拿出供货记录,记者发现,店里的烤鸭油主供烧烤店和饭店。"饭店里炒麻婆豆腐、家常豆腐*该用这油,鸭油本身加了料格外香,再加上辣椒,根本吃不出别的味儿。"
一旁的女店员说,现在饭店里麻婆豆腐七八块钱一份,"麻婆豆腐用油少了,不香也不滑,炒一盘差不多得用二两油,光油就得两块多钱,加上豆腐也得2块钱的,再算上其他作料和人工成本,要想有赚头就得在油上动手脚。"
女店员掀开油桶的盖,一股香得怪异的气味扑面而来,甜、咸,还有淡淡的腥臭味。"味这么大,顾客能吃不出来吗?"对于记者的疑问,女店员说,"放心,吃着只会觉得香。"
在记者购买过程中,有三四个人来询问是否有烤鸭油,其中一名中年妇女表示自己要购买20多斤烤鸭油。记者上前询问她是做什么买卖的,中年妇女头也不抬地说:"麻辣烫,用油太多了,只能用这些油。"
记者随后以3.5元一斤的价格买了一小桶,老板向记者展示了塑料桶里新鲜加工出的烤鸭油,"我都是加上好料再提炼,看旁边这两根骨头吗,也放进油里慢火熬,其他料说了你也不知道。"老板还表示,如果不加料,烤鸭油基本不能吃,有沉淀不说,味道也不好。
记者采访了解到,该烤鸭店**出烤鸭油30多斤,按照保守计算,单单卖油,每月就可有三千多元"额外收入".
检测结果接近二级油
烤鸭油与花生油相比,哪些数值超标?记者联系了一家大型正规花生油生产厂家,想用检测数值来"说话".
闻了闻记者拿去的烤鸭油,检测人员表示,这种油和地沟油一样,属于废弃油脂,闻着有股很浓的
经过再三商量,对方才同意检测两个项目。果然如检验员所说,一加热臭气熏天,记者憋得喘不动气。
两个多小时后,检测结果出来了,却令人大跌眼镜:酸价2.4,过氧化值6.9.而一般花生油执行的GB1534-2003国家标准中规定,一级花生油酸价≤1.0,过氧化值≤5.0;二级花生油酸价为2.5,过氧化值7.5.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明明是作为废弃油脂的烤鸭油竟然达到二级花生油标准。
随后,检测人员为记者揭开了谜团,原来,食用油检验通常都是检验酸价、过氧化值、苯并芘、农药残留等9项指标。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让检测标准合格,会加入一些添加剂改变原来油的成分。比如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火碱之类的东西,消除烤鸭油的酸价,把不合格的指标掩盖住。再就是通过在油中加入吸附剂去除"苯并芘",让检测过关。
检测标准能否更细
烤鸭油是垃圾油的一种,和"地沟油"一样,都属于废弃油脂,含有致癌物质,这样的油是禁止出售和食用的。
记者从相关部门采访了解到,目前"地沟油"还没有检测标准。相关标准的滞后也给执法部门执法带来了难度。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南方有些老板为了将利益*大化,甚至不惜花费上百万购置造假、提炼设备。有些成品油如果不借助设备连专业人士都无法辨知真假。在不少商贩看来,与其白白扔掉还不如售卖获利,而监管上的盲区,也加剧了这一现象屡禁不止。
相关链接
"合格"地沟油查出10多种致癌物
2011年,警方在浙江宁海查获了大量"地沟油"并送检,按照现行的国标检验,送检的10个样品中,只有两个样品不合格。专家指出,目前在对"地沟油"的监管方面存在漏洞,让"地沟油"很容易蒙混过关。而用国家标准"检验合格"的"地沟油"样品,根据环芳烃、胆固醇、电导率和特定基因4类指标检验,竟然查出10多种致癌物质。
【马上就评】
多个部门为何管不好"一张嘴"?
"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这两句谚语提醒我们:食品安全大于天。刚被"地沟油"折腾够呛的消费者*近又被"老酸奶中是否添加了废弃皮革制品制成的工业明胶"弄得一头雾水,"食品安全"又一次被置于聚光灯下。问题到底出在哪?
去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食品安全犯罪*高可处死刑,法律法规不可谓不严厉,我国目前对外公布的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达13个,监管机构也不可谓不多。但毒奶粉走了,瘦肉精、牛肉膏和染色馒头又来了,连体育总局都被"逼"得禁止国家队在外吃肉了。"问题食品"为何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管好一张嘴真就那么难?
13个部门分管着食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每个部门可能都觉得还有下一个环节能管。结果,食品安全事件就在一个个监管部门的"侥幸"中发生了,其实,只要有一个环节能真正严格把关,食品安全事件就能避免。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近一项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显示,我国平均6个半人中就有1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据悉,《食品安全宣传大纲》编制完成后,将于6月中旬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上发布。
保障食品安全并不难。正如一些专家所言,相关法律有了,那么执法者的执行力就成为问题的关键,食品安全领域目前迫在眉睫的是对监管渎职者的处罚何时能到位。只有将食品安全机构纳入相关法律进行约束,强化问责,让每个监管部门在各个监管环节都紧绷"食品安全"这根弦,才能让每个公民不再为"嘴"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