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地沟油到染色馒头,问题食品此起彼伏。
我们不禁要问,屡屡强调严厉打击,为何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继“追问保障房”之后,人民网强国论坛和人民日报社会版联合主办的“追问·民生”系列再次策划了“追问食品安全”,相关专家应邀到强国论坛在线访谈,探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及出路,网友通过论坛、微博等多种互动平台积*参与。
现将各方观点汇总整理,以飨读者。
【标准】
标准制定谁来拍板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研究员陈君石
标准制定要经过三次拍板:起草之后要提交给标准审评委员会拍板,然后是主任会议拍板,*后还要送到卫生部去做行政审查*后拍板
问:每一种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是在如何反复论证下,*后拍板的呢?
陈君石:**,任何人、任何部门都可以建议制定标准,然后由卫生部统一归口,形成制定标准的计划。计划形成后,会有一个组负责起草标准。企业可以参与标准的起草,参与起草并不意味着有拍板的权利。
标准起草之后提交给标准审评委员会,这才是**次拍板。
标准审评委员会分委员会的主任,绝大部分都是专家。
第二次拍板是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的主任会议。标准经主任会议审查以后,要送到卫生部去做行政审查。行政审查不可能在科学结论上完全推翻标委会,但是又考虑到方方面面。这是*后拍板。
问:公众对食品安全质疑声不小,其中还有些误解。有什么办法能消除误会吗?
陈君石:食品安全方面有一个术语叫做风险交流,就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所有利益方的交流。专家和消费者双向交流,政府在决策的前、中、后环节都和公众进行交流。
很遗憾,我国现在风险交流基础非常薄弱,
同时,我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非常突出。究其原因,一是政府做风险交流的力度差,宣传教育解释力度也很差。二是我们国家没有一个民间的、具有公信力的、提供食品安全科学知识的平台。
问:降低食品风险,公众呼声很高。我国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它在其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陈君石: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消费者的误解之一就是要求零风险。这是不现实的。我们不能把细菌全部消灭,即便是致病菌。所以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是要把对健康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谁来判定这个风险是可以接受的?不像坐飞机,人们可以自己根据知识和经验去判断,你觉得危险不去坐就行。食品不能不吃,所以需要专家用科学的手段做风险评估,判断什么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政府通过风险评估做标准。我国成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欧洲食品安全局,加拿大、德国、日本的食品安全委员会都是承担这个职能的。
【监管】
问题频出如何监管
——访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雷晓凌
如果国内食品监督也和出入境监督执行一样的力度,可能效果会好。出入境监管要求很高,指标没有达到,肯定是不被接受的
问:牛奶黄曲霉素超标曝光之后,消费者都很不安。作为食品安全专家,您如何看待这次事件呢?
雷晓凌:公布结果是事态改善的开始。这次及时公布结果,我觉得是好事。
牛奶中黄曲霉素限值的标准是0.5ppb。粮食类黄曲霉素限值是10个ppb,是牛奶的20倍。这个标准的制定可能是参考国外喝牛奶量比较多的情况来计算,并设定它的安全值的。我们中国人没有喝那么多牛奶,所以这个标准还是比较严格的。
如果我们能公开说明我国一般平均消费量多少,喝多少有多大危害,0.5ppb的量和其他国家比是怎么样的,大家可能就没那么恐慌。
问:就这一次检测,您觉得威慑力大吗?请问以后要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雷晓凌:黄曲霉素这种毒素是杀菌破坏不了的,所以企业应该每一批都检。我个人判断,被曝出问题的企业可能漏检了,因为机器检测出现差错的几率比较低。
出口产品肯定每一批都测,而且每一批的结果都记录在案。如果每一批都检测,我想这个漏洞也就能堵住了。
此外,黄曲霉素的检测,蒙牛说是检了25个批次,检出1个批次有问题。但是其他企业的产品怎么样?大家都很关心。有专家建议,要对所有的乳企进行普查,公布普查结果,我也认为有这个必要。
问:出口国外的食品与国内销售的食品,质量是不是真有很大差别?
雷晓凌:可以说是有很大差别。如果我们国内食品的监督部门也和出入境监督执行一样的力度,国内监管可能效果也很好。出入境的监管要求很高。如果它的指标没有达到,一出去,肯定是不被接受的。出口食品实行双重检测,我们这边检,对方也会检。
另外,出入境的监管部门,它基本上是责任到人的,有问题的话,就唯你这个人是问。所以,他们不敢掉以轻心。企业有问题的话,他们也从技术、管理方面给予建议,帮助企业做这方面的工作。
【认识】
公众误解怎样扭转
——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
目前大家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心理是由于非法添加所造成的。如果严格按照标准用,食品添加剂非但没有害,还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问:政府部门公布的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合格率非常高,可为什么老百姓的感受却不是这样?
罗云波:我们做过调查,问题是这样的:在过去5年,你的亲戚、朋友、同事等你所认识的人,有没有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进医院甚至死亡的?绝大部分人说没有。
大家都是从报纸上、电台上、新闻上、微博上了解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体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从科学统计数据上来讲是属于小概率事件。当然,我们不会因此而放松警惕,对食品安全还得常抓不懈。
问:媒体曝光的种种食品安全问题,让不少公众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看待添加剂呢?
罗云波:现在很多人把添加剂当成毒药来看,觉得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添加剂造成的,这是*大的误读。
添加剂属于食品工业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类物质。以防腐剂为例,如果没有防腐剂对食品当中致病菌的控制,我们很可能就会受到其他食品微生物的侵害。比如去年德国大肠杆菌事件中死了很多人,这些都是致病菌所造成的。如果用了防腐剂,就能够抑制这些致病菌,保证我们的安全。
食品添加剂如果严格按照标准用,非但没有害,还能够保证我们的安全。目前大家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心理是由于非法添加所造成的。比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孔雀石绿,它们其实都不是食品添加剂,却把添加剂的名声给败坏了。所以不要把添加剂看得那么恐怖。
问:现在转基因食品已经进入日常消费,有人很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你怎么看?
罗云波:就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来讲,不管是从营养上还是外观上,我觉得转基因黄豆的质量上肯定是优于非转基因的。转基因是经过安全评估的,安全没有什么问题。
相比于转基因食品,老百姓更能够接受杂交育种。实际上杂交育种的本质也是基因发生交换,而这种交换是一组一组的基因在进行交换,其实更不可控。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实际上杂交育种还不如转基因的安全。
【热点】
提高奶价成本谁担
——访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所副所长王加启、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副主任王君
大家都在抱怨没有好牛奶,可是如果企业不提高好牛奶的收购价格,农民就不会愿意增加投入,就很难生产出好牛奶。只有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问: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的生乳标准是比较低的。您可否介绍一下目前世界生乳标准的基本状况?
王加启: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奶业发展程度不同,关于生乳的标准也有很大的区别。我归纳了一下,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达国家的奶业标准,一类是发展中国家的奶业标准。发达国家的奶业标准是以安全为主体的标准体系,而发展中国家除了安全指标,一般还兼顾质量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生乳标准一般要低一些。
中国目前的标准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标准相比不高,在发展中国家里,标准算是不低的。
问:如果对牛奶质量和安全提高要求,成本是不是必然提高?这成本应该由谁承担合适?
王加启:提高牛奶的质量和安全,确实是需要增加投入的。谁来承担增加的成本,是整个奶业利益链的核心问题。我们国家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核心就是利益分配问题。
大家都在抱怨没有好牛奶,可是如果企业不提高好牛奶的收购价格,农民就不会愿意增加投入,就很难生产出好牛奶。根据我个人了解的资料,发达国家牛奶质量和安全相对要好,企业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推动作用是**位的。只有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够解决奶业发展中的很多根本性问题。
问:您认为乳品企业和监管部门有哪些办法来提升对乳制品的安全保障能力?
王君:我觉得提高乳制品的安全,从企业角度来讲要做好企业的自律。在这方面又有几个角度。**食品安全法提倡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其次,企业要从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人员操作等各方面做好相关的工作,包括食品出厂前的自检。
作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整个链条上涉及的各个部门要依法认真履职。另外,行业协会也要发挥领军和导向的作用,引导企业向好的方向发展。
【网友提问】
**一地一广仔:为什么从三聚氰胺到黄曲霉素,毒奶、毒奶粉的问题一直折腾中国、折腾老百姓?难道乳企就不能规规矩矩生产?中国的奶业何时让人放心?
大辽: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我国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检测的合格率均在96%以上。实际情况与大家的感觉为何会有这样的落差呢?
呼风唤雨的小周:我们某些标准的制定是否会基于保护企业的利益而降低要求呢?标准*后是如何拍板的?标准的制定过程能否更加透明化?
【网友热议】
@漫游世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一是政府不能失职。现在有好多问题都是在社会公众和媒体推动下才得以“高度”重视;二是违法者必须付出沉痛代价。食品安全违法成本太低,助长了铤而走险者以较低成本牟取暴利。
@无名99:虽然大家嘴上都嚷嚷着“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一味追求低价格。并不是说所有低价产品都不好,只是一味追求低价*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上当受骗!
@徐云松平人才济济:食品安全说到底是个良心活、技术活。从长远讲,应抓道德建设,建好软环境,建立诚信档案。当然广大群众的监督也必不可少。
@文川666: 民心在哪里?真正的民心在百姓呼吸的新鲜空气里,在百姓喝的干净的水里,在百姓吃的放心食品里,在百姓的一日三餐里!
@ grantpatton:乳品行业安全问题频发,陷入“知错就改,改了再犯”的怪圈,这是典型的监管不力造成的。
(摘编自人民网强国论坛及人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