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本报讯 吴雪 记者孙翔 发自福建 为探讨当下食品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海峡两岸食品产业快速发展,11月19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漳州市人民政府、台湾食品产业发展协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食品产业发展论坛”在漳州举行。本届论坛以“绿色创新 合作发展”为主题,邀请海峡两岸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共同研讨海峡两岸食品产业的发展形势、发展方向和合作趋势,并组织商务考察和项目对接,着力提升论坛实效。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必琳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大陆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演讲报告。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食品工业迈向新台阶的一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今年1-9月份,大陆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高出全部工业增长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1461家,占同口径全国工业企业数的10.1%,从业人员644.91万人,占全国工业的7.4%;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5541.50亿元,同比增长31.4%。食品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97%,生产规模在工业各行业中名列首位。
报告还指出,随着人口增长、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态势。据预测,到2015年大陆人口将达到13.9亿左右,城镇人口将达到7亿人。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带动食品消费总量的增加。同时,居民的食品消费需求已经从生存型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对食品的健康、安全、营养、方便提出更高要求,食品消费进一步多样化,对加工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端食品成为市场需求的新热点。
总体来说,大陆食品工业处于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为了提高整体水平和解决经营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低、资源能耗消耗大、国际竞争力弱、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不强、部分领域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问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另外,熊必琳还特别强调了海峡两岸食品产业的合作发展。他指出,海峡两岸食品工业合作前景广阔,自改革开放以来,台资企业在大陆地区取得了长足发展,而漳州作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两岸发展食品工业的重要基础。漳州与台湾的食品同根同源,漳州搭建的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平台如今已成为两岸农业、食品工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海峡两岸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食品工业已成为漳州市“发挥农业优势,加快工业发展”的结合点。
今年9月份,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与漳州市政府签订了共建漳州市“中国食品名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将协助漳州市修订完善食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引进综合实力强的食品企业落户漳州,同时在漳州市设立全国食品安全师培训中心,抓一批食品循环经济试点,借助台胞祖籍地优势、现代农业优势和台资企业密集区优势,创建“中国食品名城”,稳步促进食品工业实现跨越发展。
会上,台湾食品发展协会理事长、泰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岳霖发表了主题为《掌握两岸合作商机 创造双赢格局》的演讲,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两岸合作发展的优势以及还需要完善的问题;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陈卫教授作了题为《中国食品产业发展与科技需求》的演讲,详细介绍了中国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相关科技情况;台湾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赖进此从《两岸食品产业之走向与合作商机》的角度解析了海峡两岸食品合作发展的趋势;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技术中心主任林焜辉就漳州罐头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了题为《全面创新 推动漳州罐头产业持续发展》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