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齐琳在昨日由北京市政协与市统战部联合举行的第八次议政会上,针对当前
根据此前发布的北京市食品安全"十二五"行动计划,到"十二五"期末,北京将形成食品"产地要准出、销地要准入、产品有标识、质量可溯源、风险可控制"的全程监控链条。
"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是在源头,我们现在更多的强调了对过程以及终端环节的控制,未来应从事后监督向事前防范转变。"民革北京市石景山区工委书记李凤芹认为,政府监管不能完全解决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从源头上预防食品安全危害,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刘彬则建议,应创新和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赋予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员参与企业决策权利,对企业相关决策是否影响食品安全进行判断和评价。
对此,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市即将启动49个政府组成部门及其他相关机构将通过构建统一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平台,推进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统一归集、公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身份信息、警示信息、良好信息等信用记录并做永久保存,市民也可通过登录相关网站对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情况进行查询。
"除了内部加强监管,输入地的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以及政府部门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决定输入北京的食品质量。"李凤芹告诉记者,对于85%食品依靠外省市供应来说,由于输入地食品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和供应渠道复杂,决定了外埠和世界各地的食品安全风险可能随着物流蔓延进入北京。
台盟北京市委副主委蔡勉建议,可尝试建立农产品原产地溯源检测及信用体系,收集掌握各进京农产品的来源产地、农产品品种及大致销量,建立产品信用档案,将检测关口前移。
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市正在筹备和周边的省市建立食品安全联动机制,核心内容便是食品安全跨区风险的防范、多地经验交流以及可追溯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