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CPI的高涨一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令人关注的头等大事。进入6月份,CPI的上涨速度仍在持续,根据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数据,5月份CPI同比上涨5.5%,创下34个月以来新高。
CPI的来势汹汹,已经对国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相当影响。以至于上周,温家宝总理在《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表示中国整体价格水平处于可控范围内,并预计将稳步回落;政府已经将控制价格上涨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并推出了一揽子有针对性的政策。
肉价成推动CPI主力军
在CPI新一轮的突飙猛进中,食品类上涨11.7%,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其中,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猪肉价格同比升高了40.4%,对CPI上涨做出的贡献接近2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涨幅连续5个月同比扩大,4月份涨幅达到35.2%,5月份涨幅达到40.4%。而业内专家表示,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涨,有可能带动6月份CPI涨幅超过6%。
根据中科易恒(北京现代农牧信息技术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6月13日-6月19日,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涨至18.31元/公斤,同比涨幅达90.13%,已连续3周涨破2008年4月份*高点,再创历史新高。众所周知,猪肉是我国肉类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而在几年前的2007年至2008年间,我国就曾经经历过一次类似的猪肉价格上涨。缘何到了2011年,相似的故事又重新上演呢?
对此,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乔玉锋的观点是,2009年-2010年,特别是2010年上半年,养猪业出现全行业亏损的情况,导致能繁母猪被过度淘汰,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了约200万头。此外,2010年底到今年上半年,部分地区有猪病发生,也影响了生猪的供应数量;同时,普遍性的物价上涨导致的玉米价格、人力成本上涨,也助推了生猪出栏价格走高。而华泰联合证券的*新报告也认为,生猪供应不足是猪肉价格高涨的主要原因,2010年上半年生猪养殖长达5个月的行业亏损将大量中小养殖户挤出市场。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26日表示,造成猪肉价格高主要是因为:**,粮食价格,因为养猪60%的成本来源于粮食;第二,柴油、化肥这些生产要素也在涨价;第三,劳动力成本增加;第四就是土地、房产,因为养猪要盖圈舍,这些所有要素都在涨。此外,还有周期的波动、疾病的影响等。
流通环节不容忽视
虽然在历次猪肉价格的上涨过程中,供给方面的紧张都是主要原因,但流通环节中的层层“加价”也不容忽视。刘永好表示,在猪肉流通环节,成本也在上升。为了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新希望在北京等华北市场考虑进行直供,目前在成都已经开始这么做,新希望将会将直供和市场体系的流通结合起来。
而在刚刚召开的“中国农产品流通焦点问题研讨会”中,与会的众多相关部委、流通行业专家表示,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无论是在保鲜技术、设施经营管理、资金运作等方面,以及从业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方面,都很难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容易造成农产品在流通周转过程品质下降、腐烂损耗增大,严重阻碍了农产品产地与消费终端的对接,农民得不到实惠,市民增加了成本。另外,大量外资不断参与我国农产品行业,弱化了国家对农产品流通产业的控制权,挤压了本土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发展空间,削弱了现有从事农产品流通企业的竞争力,加大了农产品流通调控难度和不确定性。这些都间接推动了以猪肉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上升。
如何化解“猪肉推动CPI”
据北京业内人士表示,以北京为例,肉价大幅上涨,生猪数量紧张是*重要原因,政府应以市场的力量来自行调节。“当猪肉价格过高时,企业会增加生猪补栏数、提高屠宰量,随着生猪出栏数的增加,供给增加,肉价的上涨将会恢复合理区间内。”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也曾在6月15日表示,价格上涨是因为2007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去年此时的猪肉价格是*低的,猪肉价格低就会导致养殖减少,以至于目前出现了育肥猪上市的阶段性偏紧。对于猪肉价格的调节,应当以市场为基础。商务部还将加强对中央储备肉的管理。随着猪肉价格缓慢地回升,养殖户会继续增多,将保证后续猪肉的供应。
同时,我国也应在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上下工夫,努力建设现代化的、通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业内专家们建议,国家应加大投入,全力打造强大的现代化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骨干体系。通过在流通环节上控制成本,来起到抑制物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