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实施满三年,记者走访"江北
文/片 本报记者
至今年6月1日,"限塑令"实施已满3年,然而市场上不符合
50米乡村路 十几家吹塑厂
6月12日上午,在莒县刘官庄镇刘官庄村,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指着满路晒麦子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么多晒麦子的,随便问一个,家里都有方便袋卖。"
在刘官庄村一条南北路上,虽然有门头的工厂不多,但随处都能听见机器运行的声音,从窗户和门缝往里望,都能看到正在生产塑料袋的工人或是一些与塑料袋生产相关的物件。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在短短50米长的路旁,就有十几家吹塑厂。
做了十几年吹塑生意的当地人王伟(化名说,刘官庄村的多数村民都有自己的生产线,规模大的开办了小工厂,即使是规模*小的,家里也有一台机器、几名工人。
再生料产品 当食品袋卖
在村民李女士的加工车间里,各式各样的方便袋被装在不同的编织袋里,从车间一直堆到院子里。用于制造塑料袋的颗粒状的原料散落一地,令人无处下脚。
"这是*便宜的,也是*薄的。"得知记者打算做副食批发生意,李女士拿起一个塑料袋介绍道,"这个装馒头、绿豆什么的都没问题,市场上用的都是这种。"记者询问这种方便袋是否危害健康时,李女士说,"别装太烫的东西就行了。"据称,这种方便袋要价10200元一吨,5.1元一斤。
记者走访几家规模较大的厂子和数个小作坊发现,每家生产商都供应这种"食品袋".
王伟告诉记者,生产这种方便袋的原料多为再生材料。"从石油里边提炼出来的材料每吨进价是11000元左右,塑料袋至少要卖到每吨14000元。每吨仅卖1万元的方便袋肯定是再生料加工的。"王伟说,再生材料每吨进价为7000元左右。
对此,日照市权威检验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在检测后证实,这种方便袋是再生料生产的。再生料就是把废弃塑料回收后再加工,国家提倡此环保技术,但不允许用于盛装食品。
记者获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莒县塑料袋生产企业仅有17家,其中,刘官庄村无一家生产企业获得该许可证。
超薄方便袋 仍在生产
就在记者在路上询问时,一名村民说,他家的方便袋更便宜。记者走进他家时,几台机器正在轰轰地运转着,每台机器配有一名工人。
据该村民说,院子里摆放的塑料袋都用于出口,价格较高,而这里生产的薄方便袋主要供应普通市场,每吨9500元。至于厚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他说不清楚。
记者搜集了该村6家吹塑厂生产的薄塑料袋,送到日照市权威检验部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厚度全都低于国家规定的0.025毫米,其中*薄的仅有0.00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