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我们平时的
在台湾食品行业掀起风暴的塑化剂阴影正在侵袭大陆。16日,某报引用香港媒体的报道称,日清生产的"大将炒面日式烧汁味","御品皇生面香浓牛肉味",韩国农心出产、上海制造的"辛拉面特辣香菇味"与金粉牌"河粉王原汁牛腩味"这4款方便面调味粉和酱料含有塑化剂。尽管生产企业强调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但是,北京、成都等地的各大超市还是闻风而动,将在售的相关产品纷纷下架。
11日,大陆首次在食品行业查出塑化剂。国家药监局发出通知,广东、浙江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简称"塑化剂",对已采购相关产品要立即封存,并配合做好问题产品处置召回。广东省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因生产含有塑化剂的食品添加剂被查,销往广东、新疆、河南等地的14家企业的产品已被控制,涉案的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措施。
夏天酷暑,本来正值饮料热销季节,然而由于"塑化剂恐慌"蔓延大陆,记者观察到,超市采购的人们在饮料货架前驻足时稍显踟蹰。不仅如此,这种恐慌也蔓延到其他食品的身上。"我真心建议大家,在吃不准的情况下,尽量少吃抹茶味的、闻起来超级香的、颜色鲜艳的、有多种口味的蛋糕类食品,因为目前含有塑化剂的添加剂都集中在这些类别上。"网上这则"香味浓郁面包有塑化剂别乱吃"的微博*近引网友疯狂转发。
塑化剂到底是什么?致癌风波有何依据?对人体危害究竟是怎样的?会在食品行业带来怎样的风暴呢?
违法操作终酿恶果
在这场添加剂风波里,除了塑化剂,还有一个专业名词被专家和媒体反复提起,就是起云剂。大陆的叫法是"稳定剂"或者"增稠剂".
起云剂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能帮助食品乳化,起到改善产品口感的作用,是无害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里的棕榈油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料,但比较贵。于是,塑化剂在不良商家的"提携"下,"闪亮登场".
塑化剂,也是添加剂的一种。普遍用于化工行业需求,是塑胶材料的一种化学物质。专业角度上来讲,它含有邻苯二甲酸酯(DEHP,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这场风波的本质是:不良企业发现"商机"--用作用相似的工业塑化剂代替了价格较贵的食用棕榈油,达到了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工业添加剂用于食品,直接触犯了法律。因此相关负责人在事件曝光后便进入司法程序刑拘。
台湾隐藏30年,大陆是否也被行业"潜规则"?
塑化剂风波的市场"后遗症"
目前正值饮料销售旺季,但是塑化剂事件之后,超市饮料销售有了一个明显波动。记者观察到,北京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外企商超对台湾品牌饮料的促销力度减弱;美廉美、物美等本土大型商超原本高调标示的降价"黄签"也被收起。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认为,塑化剂直接影响了台湾在华企业生产的饮料制品,其市场份额面临萎缩。"即使相关企业发布声明或公告*力与塑化剂撇清关系,消费者的恐慌心理短时间内不会消退。"梁铭宣表示,"事实上,此次塑化剂事件涉及的食品种类除饮料外,还包括果酱果浆、胶锭粉类产品,由于塑化剂在饮品类涉及范围广,消费人群多,所以消费者对饮品的抵触情绪远大于其他食品类别。"
记者在美廉美西安门店一楼跟随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选购食品。她推着自带的小型滑轮购物袋在饮料区徘徊半天,*终什么也没拿。
"我听说有些饮料里面有塑化剂,甭管什么牌子的吧,还是喝水*安全。"老太太这样告诉记者。
大众对塑化剂不分青红皂白的盲目恐惧,也是这个季节饮料行业受挫的一个原因。但是,也有从中意外获益者。
"水果行业和小家电(榨汁机会获得较快增长。"梁铭宣预测道,"据我了解,合肥一家大型家电卖场近期榨汁机的销量比塑化剂事件发生之前平均增长了20%.不少消费者在塑化剂事件后选择在家自制果汁。健康又安全。"
但是,也有消费者对塑化剂风波不以为然。记者调查了解到,在这个群体中年轻人占了大多数。
塑化剂,是否是"行业潜规则"
然而,当已经臭名远扬的台湾昱伸香料公司负责人赖俊杰供认,他在起云剂中添入塑化剂已将近30年时,不得不引起了我们的深深震惊和疑问:为什么这种违法操作"潜伏"30年才被一位母亲偶然发现?目前大陆发现的塑化剂饮料,是否也存在着这种"行业潜规则"?
其实塑化剂"潜规则"已久。记者在某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料里偶然发现一份台湾旧报纸。据记载,在上个世纪90年代,DEPH还未列入政府所公告的有毒物质内,已经有塑化剂代替起云剂成分。因为正统的起云剂使用天然棕榈油制成,但这种添加剂成本很高,*主要的是保存时间只有三到四个月,颜色偏黄,卖相比较不好看。相较于保存时间长、颜色呈白色、价格又便宜的DEHP"竞争力"输很多,所以就有厂商钻漏洞使用这种当时还"未非法"的塑化剂制作食品。看来,台湾塑化剂能潜藏30年也不是偶然。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餐饮服务单位立即禁止采购和使用已经被证实含有塑化剂的广州市美益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番石榴香精,广东省江门市高迪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茶粉、液态酥油和蛋牛奶香油,江门市展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面包酵素改良剂,杭州溢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桂花香精、绿茶香精、杏仁香精。
"大陆目前为止在塑化剂这块还是安全的。因为我们发现的问题产品都是迁移过来的,而台湾发现的(塑化剂产品是外加的。"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和世界果汁联合会(IFU委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高彦祥对本报记者说,这也是这位添加剂领域的权威专家在媒体面前**次公开谈塑化剂问题。
据悉,浙广一带含塑化剂成分饮料均从台湾被查处商家处运来,大陆目前为止并未查出自产自销的违法饮料。
"虽然同属添加剂,三聚氰胺确实能毒死人,但塑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危害,还没有临床证明。"高彦祥向记者表示,理论并不等于实践,"台湾塑化剂在食品领域隐藏了30年都没被发现,而且迄今没有一例相关病例证实。"工业塑化剂用于食品,这是违法行为。但带来的真正危害,还未见真正端倪。高彦祥认为,今年添加剂安全领域事件频繁,但都被证实大多是人为操作不当因素所致。
据悉,循着益生菌生产厂商提供的线索,*终查出的昱伸香料公司在他们生产的食物"起云剂"中添加塑化剂这一行为,已经"沿袭"了30年未被发现。
"我们平时的饮料、食品塑料包装都含有塑化剂,这是不可避免的。但都是有严格规定的。"高彦祥介绍,"除非包装不用塑料,用玻璃瓶或者纸盒,否则塑化剂是肯定要存在的。所以没必要一出现安全事件就产生添加剂恐慌。"
我国《食品器具容器包装卫生标准》塑胶类中规定,DEHP溶出限量标准为1.5ppm以下,而食品中则不得添加。按照惯例,目前各国可容忍的60公斤成人每日摄取量范围为1.2-8.4毫克,这样的含量标准内,人体会将其以尿液、粪便形式代谢出体外。
高剂量时会影响动物的生育系统并提高肝肿瘤罹患机率,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将DEHP归类为第2B类致癌物,但是对人类有什么影响目前还未清楚。
专家:亟待完善标准体系
"对塑化剂的量化标准才是重点。"高彦祥说,"现行的容器标准是DEHP不能超过1.5PPM.但在人体摄入量中,多少才算真正的超标,国家并没有相关具体标准。我想国家技术监督总局本月底或者下月初可能会发布一个参考标准。"
为此,记者也采访了相关研究领域内许多专家学者。一位医学权威领域的王姓教授告诉记者,塑化剂在医学领域上也广泛应用,但相关行业监管显然还不够。药监部门应该在含塑化剂的医药上提示其潜在危险和限量标准。
"比如塑化剂吧,卫生部在台湾发现塑化剂问题后,发布了禁用塑化剂的通告(16号令,在其中明确列出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中包括一种称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塑化剂。但是,这个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我国药典(至少是2010年版中允许添加的辅料。我国的一些药物使用了这种塑化剂作为包衣或胶囊的成分。其中,有些药物是常用药物比如钙片,并且钙片主要向孕妇、儿童和老年人推荐,需要定期服用,量比较大。其中,至少有一种称为盖舒泰的钙片在说明书上明确列出了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成分。"王教授忧心忡忡地表示,"但我国药品监督部门至今既不要求企业公布塑化剂的含量,又不提示其可能的风险,比如导致胎儿畸形和儿童生长发育问题,等等。"
王教授认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不在科学研究层面上。先改变食品安全的社会环境,相关部门的责任重大。"
16日,据央视报道,卫生部工作人员表示,国家检测任何成分都要有依据,使用任何检测方法都需要通过多次实验论证,*后把检测方法列入国家标准。但是判定检测方法的研究过程比较复杂。据了解,我国目前2200种食品添加剂中,有检验标准的只占总数的近四成。这也就意味着,有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
2200种!如此大的数字听起来让人震惊,可以说,这不失为混乱的食品安全现状的一个*好的脚注。治理食品安全乱象,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