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猕猴桃之乡
禁止使用"膨大剂"不是**次了,然而,屡禁不止的背后,是农民难以摒弃的所谓"商品果"的
法治周末记者 焦红艳
"正常生长的猕猴桃,成熟之后大小应该和油桃差不多大小,重量在四五十克左右,如果水分和营养非常好,大的也可以长到100克。而蘸了药的,大多数可以长到80克到140克左右,大的甚至超过200克。"陕西省周至县一位果农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6月5日,正处在"膨大剂"舆论漩涡中的中国猕猴桃之乡周至县,县城的主要街道上挂满了"禁止使用膨大剂,提升高品质量"、"增强果品质量意识,树立周至猕猴桃对外良好形象"、"坚决禁止使用膨大剂,促进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标语。
周至县电视台也时不时地插播县政府关于禁止使用膨大剂的公告。
离县城十几公里的马召镇,大红标语依旧高高悬挂,一位果农却告诉记者:"全村没听说谁家不用膨大剂,不'蘸药'不行,果实大小达不到'商品果'要求,贵贱没人要。"
得了"癌症"的树
马召镇农民姜惠(化名家里有5亩猕猴桃,前几天她刚刚完成了"蘸药"这项艰苦的工作,就等着桃子再长几天之后"套袋".
她所说的"蘸药"就是让每个猕猴桃的幼果在"大果灵"里蘸一下。而被村民们称为"大果灵"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膨大剂,主要作用是加快果实细胞快速分裂,让果实达到"膨大"的效果。
6月6日,楼台镇一位果农孙兴(化名告诉记者:"蘸药时间就那么几天。就如同小孩会有一个高速生长期一样,大果灵是在果实成长*快的那个时期使用。"
多位果农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被媒体曝光使用"膨大剂"的那些天,刚好是蘸药的*佳时期,现在基本上都蘸完了。
记者走访了县城多家种子农药经销店,架上都没有看到膨大剂的影子。一位销售员还特别警惕地说:"现在没有,以前也没有卖过。"剩下的不愿意多说。
膨大剂的使用,虽然增加了产量,带来了"效益",但却伤到了树。
果农反映,刚开始使用大果灵的时候,不清楚用量,**年疯长之后,第二年树就死了。后来,才逐渐摸清了大果灵的用量,让果子增收的同时,树还不至于死掉。
孙兴所在的村是县里的明星村,有县政府搞的猕猴桃产业示范园。他告诉记者,多年种植猕猴桃总结出来的经验证明:控制大果灵的用量,让果子增产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果树一般都会活着。
但是常年处于"超负荷"生产状态下的果树,还是发出了抗议。
*近几年,猕猴桃树出现了一种致命的病,当地俗称"溃疡病".树体流出红色的汁液,然后迅速死掉。
"尽管县里、市里甚至省里请了很多专家研究能治这种病的方法,但是一直都没有成效。就像人得了'癌症'一样,现在的药只能适当维持,但是无法根治。"
孙兴还介绍,这种病还可以在果树之间相互传染,一旦染病,必须从根部将树锯掉,然后拉走焚烧。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液体或者病变树体掉在地上,就会迅速传染给周围的树。"不论大树还是小树都会得这种病,*近5年病树很多,尤其是今年,更严重。"孙兴说。
"溃疡病"到底与滥用膨大剂有无关系,目前尚无确定的结论。但是任何生物脱离了正常的生长轨迹都容易出现病变却是个事实。
县城里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即使是本地人也不容易买到小果子,也没有刻意去买过小果子,但是有一次去亲戚家吃过那种蘸药时漏过的小果,味道的确不一样,更好吃。
当地一位果农告诉记者,从外表很难区分是否用过药,比较好的办法是切开之后看果实的芯儿,空心或者芯很大很硬的就是蘸过药的。
政府向膨大剂妥协
孙兴介绍,周至县大范围使用膨大剂不到10年的时间,*多的是近5年,政府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教育和打击,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当地一位村民介绍,在刚刚使用大果灵不久,大约是在2002年,县政府曾经严厉地整治过一次,甚至各个机关都抽调人下去盯着,甚至把喷过药的树枝剪掉。
周至县猕猴桃贮藏协会会长姚宗祥说:"2002年我们可以说是基本上全军覆没,全县的冷库没有盈利的。"
政府2002年的严整收到了效果,当年,的确很多果农在这种政策下没有使用膨大剂。
但是问题出现了,收获季节,没有用过药的果实由于达不到采购商"商品果"的要求而滞销。
猕猴桃烂在地里,甚至被成筐倒掉。绝望的村民*后拉着成车的猕猴桃来到政府门前静坐。"猕猴桃倒在政府大门口,被踩来踩去。"
"政府不代表市场。"这是孙兴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市场上需要什么农民就得提供什么。"
"后来几年就管得没那么严了,今年又开始管,但是农民不敢不用。"姜惠对记者说。
储藏期变短,这几乎是所有当地人的共识,但是由于这几年摸清了储藏的规律,所以全部烂掉的事情一般不会发生了。
孙兴和姜惠这样的农民一般不会自己保存,"成熟的时候,会有很多果商来到我们这收果子,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孙兴对这次媒体曝光膨大剂一事表示了很大的担心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