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奶业市场洗牌 过关企业销量增长出局者转产

百检网 2021-11-15

    4月1日,席卷整个乳制品行业的考核结果揭晓,青岛原有的14家乳企中,只有7家通过审核,另外7 家乳企与"准生证"无缘 ,随即被责令停止生产 ,通过率仅为 50% .4月10日,距离审核结果公布已经 10天 ,记者调查发现,获得"准生证"的企业奶制品销量虽然明显增加,但高昂的检测成本,加上"洋品牌"的快速涌入,让经过"地震"之后的岛城奶业市场"甜里带酸".而洗牌之后 ,那些停产的企业现况又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多方调查。

    ■消费者

    质量放心了又担心涨价

    4月10日,省质监局通报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结果过去整整十天了。这场在奶企之间进行的优胜劣汰,引起了岛城市民的关注。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绝大多数市民对这一事件表示出肯定的态度 ."国家的新审核标准就好像筛沙子的网,网眼儿变小了,不具备检测条件的企业都卡在市场外面,能进入市场的奶制品都是'**奶',质量有了保证,买起来也放心。"市民田先生称。田先生的观点具有普遍性,经常购买乳制品的杨女士就告诉记者,近年来乳制品行业是接二连三出事故,"先是三聚氰胺,又是性早熟,当家长的挑选乳制品时都有点'诚惶诚恐',这次奶企的去留名单一公布,再购买乳制品时心里就感觉踏实了不少,国家都已经替咱把关了还有啥不放心的。"

    但也有一部分市民对将来的市场价格走向表示担忧。"青岛市的通过率才50%,企业少了一半,市场话语权更加集中在大企业手里了 ,将来这乳制品的价格还不是这些**企业说涨就涨的啊?"市民李扬称。

    ■过关者

    销量增长竞争会更激烈

    青岛是山东省的产奶重地,原有14家的乳企保有量一下子减少到了 7家,退出的企业必然会腾出一部分空余市场。而空余市场必然会引起留守企业的争夺,这就预示着,继奶企之间的"准生证"之战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岛城奶业以及消费市场的格局变化。

    这得到了事实的验证。记者从青岛零售终端了解到,本地奶制品的销售情况有了微妙变化。据迎春乐食品有限公司统计,旗下鲜奶、酸奶的销量上涨了30%,青岛新希望琴牌乳业有限公司也称,产品销量出现了明显增长。

    "其实,被淘汰的这些小企业所占的市场比例是很小的,虽然企业数量上占到半数,但加起来也不过占到市场份额的5%."青岛新希望琴牌乳业有限公司副总陈鹏分析认为,重获新证的企业在食品安全上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下一步对主流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停产企业上门求收购

    9日,距离省质监局公布"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结果"不到10天,青岛迎春乐食品有限公司就遇到了多家停产企业的主动上门,请求收购奶源、收购生产线。"奶源和生产线的优化整合是淘汰战的直接结果,但是否给予收购,还得对奶源、生产线进行考察。"迎春乐食品有限公司CEO 潘瑞春表示。

    而新希望琴牌乳业副总陈鹏还介绍说,虽然获证的成本很高,但企业会通过内部管理的提升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进行转化 ,而不会**考虑产品涨价。"很多人都担心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其实产品价格*终还是靠市场调节的,不是企业说涨就能涨的。"

    ■出局者

    开拓新市场,转型生产乳饮料

    在4月1日省质监局通报的"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结果"中,青岛天一乳品有限公司赫然列在了"未通过审核"名单之中,由此被迫停产。8日,记者专程驱车来到天一乳品公司所在的即墨市南泉工业园区。出人意料的是,被通报停产的"天一"并没有想象中的大门紧锁、一派萧条,反而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两辆厢式大货车后门大开,数名工人将贴有"青岛天一乳业"的箱子搬运上车。"都是乳饮料,发往浙江的。"一位装卸工人告诉记者。

    天一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李乐伟告诉记者,"天一"是一个只有50万注册资金的小奶企,2001年开始主力生产酸奶,其奶源是青岛新希望的牧场供奶,销往市场的产品除了自有品牌之外,还有为琴牌代加工的酸奶棒。"*鼎盛的时候 ,每天的产能达到10吨,其中6、7吨都是酸奶。"

    尽管公开被叫停产是在4月1日,但早在春节前天一乳业接到更换生产许可证准备通知时,就提前做好了停产打算。"酸奶生产线一停,企业几乎就垮了,机器基本不开动。"李乐伟说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3月中旬。公司决定不能就这么让厂子死掉,转而拿出了以往占不到20% 产能的乳饮料进行扩大生产,同时四处找市场、拉订单、做推销。

    记者在车间看到,现在生产线除了乳饮料之外,还有冰淇淋,市场包括青岛、浙江杭州 、江苏宿迁等地。"转型并不难,难的是市场不好取得,等于重新开始打市场,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据李乐伟介绍 ,3月份的乳饮料生产**仅为1吨,而4月份的订单怎么样,依然是个未知数。

    外来者

    标准不一,贴牌洋奶粉借机抢市场

    在获得"准生证"的企业名单中,不乏雀巢、迈高、美赞臣、多美滋等"洋品牌".有观点认为,质监部门制定的"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标准"对国内乳制品企业要求严格,淘汰了相当一部分国内企业,而空出来的这部分市场,恰恰让价格高、市场大、气势强的"洋品牌"占领,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给了洋品牌大肆抄底的机会。"

    青岛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杨丰源对"洋品牌抄底说"并不认同。"像圣元、贝因美、飞鹤、伊利等国内品牌也通过了审核,这就说明,这些国内品牌跟雀巢、美赞臣、迈高等有了抗衡资质,反而表明了国内奶粉的质量硬度。"

    洋品牌乳制品是否会像众人担心的那样,可以更加长驱直入地抢占中国乳业市场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大量的国内工厂因为检验设备门槛的原因被拒之门外,而不少进出口贸易公司则只需要在商检部门检验合格,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中国市场。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外品牌进入国内市场降低了门槛。这位业内人士说,就在短短的十几天内,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几十个贴牌生产的"洋奶粉"品牌。这些产品有的说是来自荷兰的,有的说是来自新西兰,有的甚至都没有标注在国外的厂址。

    乳制品和乳饮料

    乳制品是由纯奶或还原奶加工而成,它包括超高温灭菌奶、巴氏杀菌奶、纯酸奶等。乳饮料的配料除了鲜牛奶外,一般还有水 、甜味剂、果味剂等。两者可以通过标注的蛋白质含量加以区分,一般液体乳制品要求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 2.9% ,而乳饮料只要求蛋白质大于等于1%.

    ■调查

    未通过审核企业多是主动放弃

    聊起自己企业的"被停产",天一乳品生产经理李乐伟使用*多的词就是"无奈"、"没办法"."我们不是市民认为的'不正规',也不是没有通过审核,而是主动放弃审核申请,主动退出。"

    他告诉记者,在全市 7家被叫停产的企业中,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主动放弃审核,而放弃的原因就是设备资金的负担。据了解,这一次更换生产许可证设置的门槛非常高,要求奶企在原奶进厂、成品出厂、生产加工时都需要进行多种质量检测,检测内容除了原有的三聚氰胺外,还增加了重金属、致命菌等多个检测项。

    莱西的锐宗乳业有限公司、喜来乐乳业有限公司也在4月1日被公布停产。记者走访了解到,喜来乐乳业有限公司从2009年就已经停止了生产,而锐宗乳业有限公司也已经在2010年停业。

    李乐伟经理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购置齐全重金属、致病菌的检测仪器至少需要100万;每天、每批次检测的试纸、试剂、电力等各项耗材费用又是几十万;聘请专业检验员支付的工资、技术费每年起码要十几万。"我们注册资本才50万元,就算白发给我们一个新生产许可证,我们也承担不了检测的成本。"

    大奶企不轻松成本年增超百万

    不仅是被淘汰出局的小企业叫苦,就连获得"准生证"的青岛大型奶企也连称"不轻松".

    青岛新希望琴牌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鹏告诉记者,为了迎接质监部门此次生产许可证的审核,该公司从去年10月份开始就陆续采购了重金属、致命菌的检测仪器设备,一次性投资达300万多元。"公司以后每年的成本支出中,也会在检测项目上多出近200万元,包括各种样本、耗材、人力。"

    青岛迎春乐食品有限公司CEO 潘瑞春也表示,公司每年陡增成本**超过100万元。潘瑞春坦言,从长远来看,企业获得新生产许可证是一种资格证明,但单纯在成本上来说,每年增加的成本负荷,即使企业规模大、市场大、产能大,要消化掉这百万成本也深感"压力很大".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