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源头污染
粗放的增长方式破坏生态环境,威胁食品安全,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高能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侵蚀了土壤,破坏了水质,使食品生产的生态基础变得脆弱,造成了源头污染。"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湘宁代表说。
近些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脚步加快,食品需求量也大大增加,而耕地却在减少。"一亩地要养活的人口在翻倍,一年要种好几茬庄稼。地力不足,化肥凑;生命力不够,农药够。农药化肥的购买者又是中国购买力*低的农民,高效低毒的农药价格较高,高毒农药残留超标在所难免。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的后果。"张湘宁说。
"种种食品安全的问题都在提醒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大家的米袋子、菜篮子息息相关。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转变发展方式就迫在眉睫!"张湘宁说。
关键词:关口前移
出了问题才处理,才搞专项整治,是治标不治本
如果说转变发展方式、夯实农业基础是一项长期任务,那么解决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问题,是当下的紧迫任务。
"食品生产的源头,是风险*高的地方,同时也是管理*为薄弱的地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委员认为,事后监督的管理方式,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一定要加强原料、种植养殖环节和生产环节的监控。把监管关口前移,才能变事后堵漏为事前引导。"
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秀峰代表也有同感。他认为,食品安全的头号隐患是致病性微生物,其次是农兽药、污染物残留问题。"在产品进入流通前,这些问题就应该能够预警、治理。出了问题才处理,才搞专项整治,是治标不治本!"
他建议,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静态管理,实行食品生产动态化监管。
关键词:道德工业
鼓励诚信企业加快发展,让黑心企业无法生存
食品质量的提升,需要强大的舆论监督环境。
兼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的严卫星认为,目前我国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了,但专家和消费者的沟通还很欠缺,这种情况不利于消费者自我保护和参与监管,也容易导致消费者遇到问题时,未加分析就陷入恐慌。"目前,国家正在培养专业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队伍,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咨询服务。"他说。
食品质量的提升,需要执行力强的信用监管体系。
"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建议国家建立食品企业安全信用档案,并纳入诚信体系监管范围,与银行信贷、工商登记等重要审核挂钩,鼓励诚信的食品企业加快发展,让黑心企业无法生存。"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才代表说,通过对企业进行持续跟踪记录,并定期公布"黑名单",可以鞭策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词:加强监管
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应该集中力量加强监管,让百姓放心
农业部门监管农产品质量,质检部门监管食品加工企业,工商部门监管食品流通……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采取分段监管,往往是"婆婆多,管不好一口锅".
"本来是一个有机的监管体系,却没有遵循食品生产规律,而是按照部门的职责来切块监管,这样自然会出现漏洞。"严卫星说,分段监管还容易造成监管部门的重复建设。这么多部门要重新建立自己的监管队伍、实验室,采购仪器设备,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如果能把监管资源统筹起来,出了问题谁能再以"我们活多人少"来塞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证一餐一饭吃着放心,是改善民生的大事。"武秀峰说,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的传统优势,现在讲民生优先,也应当集中力量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的安全。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