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粮上市之后,中国的
南方数家玉米进口商透露,去年从美国进口了数万吨玉米后,去年9月底以来,公司的玉米进口已经完全暂停。
“这种状况可能很难长久持续,”熟知情况的一位分析人士提示,在玉米的国家临时储备已经耗尽的情况下,国家补充玉米库存的压力正在加剧。
市场消息指,为避免企业与中储粮争粮,1月末吉林的玉米“限购令”之外,黑龙江粮食局也叫停了省内深加工企业和有收购资质的70多家贸易商的玉米收购。
前述人士说,在调控通胀的大背景下,政府必须设法保障自己手中拥有足够的资源,才能保证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玉米进口背后的逻辑
玉米进口的增加成为必然。
深圳一家玉米进口商介绍,根据当前美国玉米的报价,加上关税和海运费后,到达南方港口的价格已达2700元人民币/吨,而从北方采购玉米到厂价在2300元/吨上下,“进口玉米每吨贵了差不多400多元钱,进口已经无利可图。”
据他了解,目前可能仅有
实际上,从去年主要粮食出口国俄罗斯旱灾之后,美国玉米的价格就开始逐渐上涨,去年9月至今,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价格上涨超过80%。
玉米进口停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供求矛盾的缓和。吉林省一家玉米贸易商估计,重新启动玉米进口估计会在6月-9月期间,届时国内供应可能偏紧,不过也要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情况再做判断。
根据海关的数据,2010年中国进口玉米157万吨,比上年8.4万吨的进口量增长了若干倍。即便开局不佳,但这一进口量想在今年维持也并非难事。
中华粮网玉米分析师张智先分析,预计中国今年的玉米进口会大致与去年持平,这一估算基于国内玉米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的判断,紧平衡意味着今年的玉米供应仍会阶段性、区域性地供应紧张。
郑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玉米研究员邱烈金分析,中国未来玉米的增产能力有限,但消费量尤其是工业消费量的增长会远超过玉米产量的增长,当前中国玉米的供求格局已经从过去的宽松过渡到紧平衡,更长时间后,供求将进一步过渡到紧张状态,这种背景下,玉米进口的增加成为必然。
国储补库高压
收储不利迫使政府采取行政管制手段。
国家玉米储备的情况也被认为是左右玉米进口的关键因素之一。
未具名的受访人士介绍,根据坊间传言,国家临时储备玉米已经消耗殆尽。
美国谷物协会主席Terry Vinduska在近期一份报告中称,该协会得到的估计数据显示,中国玉米库存量缺口在1000万-1500万吨。
事实上,从2009年7月开始,国家储备玉米的抛售就几乎没有中断,持续的抛售使得去年6月左右,国家动用中央储备玉米入市。这也使得市场普遍推测国家储备玉米尤其是临时储备玉米存在较大的补充库存压力。
根据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批国家临时储备玉米的收储计划,将在3月底之前完成1100万吨左右的收储,其中900万吨将在玉米主要产区的东北三省完成。东方艾格玉米分析师郭会勇分析,考虑到政府调控通胀的大环境,预计这一年度的国家临时储备玉米的收储量将大于3600万吨。
只是要完成这一玉米补库并不容易。郭会勇介绍,农民们对国储的报价不满意,且对玉米的后市看涨。
前述吉林贸易玉米贸易商也透露,国储收粮不顺在于价格,“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的报价经常比国储价格高50-80元/吨,且对玉米品质的要求要更宽松一些。”
这一收储不利的局面迫使政府采取行政管制手段。为避免市场企业与中储粮争粮,1月中下旬,政府叫停了中粮集团等“国字头”旗下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的玉米收购,并要求吉林省内主要的深加工企业停收玉米。中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不少聚集在吉林。
而这两日,市场上再度传出黑龙江粮食局也下发了通知,要求省内深加工企业和有收购资质的70余家贸易商们暂停收购玉米,截止时间到4月15日。
前述未具名分析人士说,可以料见,为保国储收购的顺畅,国内玉米等主产区将更严格地审核企业的收购资格,核定企业用量,打击囤积,且不排除玉米限购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他说,在国储补充库存的压力推动下,玉米进口的重新启动可能会在今年中期,以中粮集团为代表的国营企业手中握有60%的玉米进口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