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4时15分,世界首例
转基因克隆是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石德顺博士主持的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科研课题之一。今年年初,科研人员将一个3月龄的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经体外传代培养后,将含标记基因(从水母中克隆得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筛选基因的转基因载体导入,构建得到转基因克隆重构胚,于2月5日植入到一头2岁半的母牛子宫内。
12月19日凌晨,母牛经过300多天的妊娠,顺利产下了一对雄性双胞胎。其中,一头体重为20.5公斤的小公牛正常存活,而另外一头体重为14公斤的小牛不幸死亡。令人欣喜的是,这头幸存的小公牛在紫外灯照射下,头部和四肢明显地看到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标志着它身上含有转基因的成分。
据了解,石德顺主持的课题组自2005年获得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水牛以来,为加快我国水牛的改良速度,他们对水牛转基因技术进行了系统而又大量的研究工作。
由于水牛体细胞活力低,克隆后基因表达不明显,科研人员遇到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他们花了5年多的时间,通过对转基因载体的改造和细胞转染与筛选方法的改进,将难题一一攻克。
今年12月是课题组收获的季节,佳绩频传。12月2日14时,在科研合作基地--广西水牛研究所成功获得了世界首例单精子显微授精的转基因水牛龙凤双犊;17日8时,又获得了世界首例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水牛雄性牛犊;19日4时,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水牛又诞生了。
石德顺告诉记者,随后还有多头转基因克隆水牛和转基因水牛将陆续出生。转基因克隆水牛的成功,可大大提高水牛转基因的效率,对高生产性能转基因水牛新品种的培育和新型高效水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水牛实现定向遗传改良,不仅能加快诞生具有高产奶量、高繁殖力的水牛,还能让水牛产出具有高免疫力或富含某种药物的牛奶,让牛成为一个小型的药物工厂,不仅提高了牛奶的营养价值,还具有*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