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吃涨价’时代。 ”沈阳市沈河区市民陈良昨日苦笑着说,“以前看着别的东西涨价还不太在乎,现在看着‘糖高宗'’油你涨‘之类的,再摸摸自己的口袋就笑不出来了。 ”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另据沈阳市服务业委监测结果表明,上周沈阳蔬菜平均零售价格上涨6.78%.正如小陈所说,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吃涨价”的时代。
那么在
原材料涨价引发“多米诺效应”
“我看不光是吃的菜涨了,身边常见的食品都涨了。”正在超市里买菜的市民李淑琴说。“原材料上涨肯定会对后续产品造成影响。”对于李淑琴的感受,沈阳某家大型连锁超市副食部经理李女士这样解释,“比如秋白菜涨价会推高酸菜价格,萝卜涨价会推高咸菜价格,糖油涨价会推高蛋糕价格,大豆(4431,123.00,2.86%涨价会推高豆浆豆腐等等一系列的加工品涨价。”“而且这个涨价现在看来并不明显,一般是要延后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比如现在市场上卖的一些酸菜还是用涨价前的白菜腌制的,属于存货,价格波动不会很大。但是随着存货的清空,酸菜还会继续涨价。”李女士表示。“原材料涨价就像滚雪球一样,会带动下游乃至周边同类商品一同涨价。”
商品玩“缩水”竞相“变相涨价”
“因为快考试了,所以*近很忙,就总买泡面吃,但*近发现买泡面吃不饱了。”考研学生苗帆对记者抱怨。他常买的一款方便面价格没变,重量却出现缩水,这相当于变相涨价。昨日记者走访部分大型超市证实,多家知名品牌方便面面饼的规格都从90克降到了85克左右。
同时记者还发现,不止方便面,奶制品也在悄悄“缩水”,超市里不少品牌酸奶在价格没有变化的同时,净含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如某款知名品牌的酸奶,原净含量为227克,现在缩减到了200克。一些桶装的纯牛奶净含量甚至缩水了100多克。另外,一些饮料的容量也从过去的600毫升变成了500毫升。
不光超市,不少饭店也在分量上做起了文章。常来沈阳出差的司机胡勇向记者反映,以前他常去的位于沈阳站的一家司机快餐店现在分量都少了,以前满杯的豆浆现在都只给到七分满,油条更是明显变“瘦”了,只有原先的2/3.
而在三经街附近的一家川菜店里,顾客赵玉香也表示虽然价格没变,但是菜量大幅度缩水。“以往一盆水煮鱼端上来,上面辣椒和花椒都是厚厚的一层,可现在因为调味品涨价,辣椒和花椒少了一大半,鱼吃上去一点儿味道都没有。”
“囤囤族”的诞生
面对食品价格的飞涨,不少市民也拿出了自己的对策,出现了“囤囤族”.
在市府大路附近的一家超市中,记者就看到了一位“囤囤族”--家住沈河区的市民张善有,他推的车中放着5桶食用油,张先生对记者说:“前几天看报纸说油价要涨了,这不今早老伴就催着我来多买点豆油。 ”
超市卖场负责人表示,这一个月来卖场的生意都很不错,像张先生那样一买五六桶油的都是少的,一买十多个大包小包商品的顾客也不少见,这些顾客大都会去买相对应的可能会涨价的商品。“有时候是全家一起出动的,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份清单*后一起结账回家。”
见习记者 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