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从“软肋”下手塑形象
不管是一个产业还是一个企业,只要其产品与“不安全”挂上钩,它的市场、发展受阻就是一件绕不开的事,就像今年8月发生在南京的“龙虾门”事件。尽管此事已过去了近两个月,
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是淡水螯虾家族中的一个中小型种类,也是世界上分布*广、养殖*多的淡水螯虾,其外观好看、味道鲜美、价格低廉。随着小龙虾食用和经济价值逐渐被社会发现和认识,小龙虾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消费与贸易均呈增长趋势,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个新亮点。近年来,由于大量捕捞,野生资源面临枯竭,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小龙虾人工养殖开始启动,并迅猛发展,成为我国渔业经济的重要特色产业。2009年,我国小龙虾产量达到47.9万吨,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江苏、安徽等地既是小龙虾的主要产区,也是*主要的加工出口基地。
在南京“龙虾门”事件前,有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小龙虾在日常餐饮中已呈供不应求之势,而加工速食市场尚未开发,潜力*大。预计今后几年,全国小龙虾年消费量在40~50万吨以上。未来几年,预计欧美市场年需要小龙虾加工品的数量为15万~20万吨(需要加工原料75万~100万吨,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国内外强劲的需求,促使国内小龙虾主要产区纷纷制定发展规划,如湖北省就明确指出,到2015年,本地小龙虾要实现养殖总面积40万公顷,总产量逾100万吨,产值逾150亿元;同时,加工能力达到75万吨,初加工产值130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此外,还要实现甲壳素、壳聚糖和壳寡糖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等深加工产值100亿元以上,带动餐饮、包装、饲料、仓储、旅游等产业产值100亿元以上,实现小龙虾综合产值500亿元以上。
这一个个诱人的数字,需要国内小龙虾产业拥有安全、放心的品牌形象方可实现。而眼下,国产小龙虾产业要想获得消费者和市场的广泛信任,面对的*大挑战恰恰是安全。
基于此,在近日由农业标准化与食品安全发展联盟、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主办的“全国小龙虾产业健康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目前,有四大矛盾和问题制约着国产小龙虾的良性发展,从而使其可放心、安全食用的品牌形象受损。一是我国水产养殖的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比较薄弱,养殖科技含量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二是由于片面强调扩大养殖面积、过度捕捞,致使小龙虾种质退化,养殖病害增多,产业附加值持续增长受到较大影响。三是质量安全事件严重冲击产业发展,如今年8月发生的南京“龙虾门”事件。四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我国淡水产品出口设置技术壁垒日益苛刻。目前,欧美等进口国对输出国企业的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检测项目越来越多,残留指标限量也越来越苛刻,如欧盟提出的氯霉素、硝基呋喃及其代谢物,美国FDA公布的禁止在进口动物源性食品中禁用的11种药物等,已成为近年来出口产品质量问题的热点话题。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家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迫切需要研究小龙虾养殖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健康养殖模式和方法,这是促进我国小龙虾规模化健康养殖、推进出口淡水小龙虾行业持续和稳定发展的有效路途。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秘书长齐璇就表示,推广小龙虾标准化体系,可确保依此生产出的产品是安全的。原国家标准委农业食品部巡视员张灵光认为,随着产业化、社会化及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单个的标准发挥的效应就显得有局限性,必须以体系的形式出现,使之相互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终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通过小龙虾事件以及2008年的三聚氰氨事件,说明养殖业、散户养殖的模式存在着问题。他强调指出,标准化是生产力,一个好的、科学合理的标准,可以使一个行业兴旺发达,使一个行业从小到大并逐渐增强。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工程师舒新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除认为国产小龙虾产业眼下存在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以及养殖模式标准化程度较差等方面的问题外,其存在的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小龙虾加工综合利用技术不高,产品单一,产业延伸度差,加工方式相对落后,生产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依靠低廉的原料和劳动力资源赚取外汇,缺乏科技创新和市场开发。
舒新亚认为,应引导小龙虾加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加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加工量和占有量,促进产业链向深加工领域迈进。同时,各地应出台积*有效的措施,加强这一特色产业的市场开发,培育和发展知名品牌。
据悉,为了解决小龙虾产业标准化养殖加工问题,目前,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已携手农业标准化与食品安全发展联盟着手“小龙虾养殖加工标准化及质量控制”项目研究。该项目研究旨在从环境、选种、育苗、养殖、饲料、捕捞、运输、加工等过程入手,研究我国小龙虾规模化健康养殖加工的标准化模式和关键质量控制点及关键技术标准,从而固化和优化小龙虾品牌,确保其品牌效应的*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