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过去的两周里,因为节日的穿插而显得凌乱,但生活没有停顿,食品还在消费,从事食品生产关注食品安全的人们还在辛勤地工作。
一、国内
1、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总是牵动着消费者、生产者的心,如何从这些“中国造”产品发生在国内外的安全事件中吸取教训,避免悲剧重演,值得读者思考,更需各方的行动。
2、巧立名目误导消费,既有借助高科技名目的“纳米”“小分子团”,也有利用消费者怀旧心理的“老酸奶”。*个别企业的产品包装标识游走在产品名称与通用名称、工艺名称之间。
3、粮食供应近期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粮食安全**从种子开始。
我国首次培育出优质荞麦杂交种子
4、食品的非法添加此起彼伏,食品到底还有多少潜规则?
5、“因为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油脂中苯并(a芘超标,都不可怕。只要采用正确的精炼方法,如在脱色工序中添加适量活性炭,即可有效地除去油中的苯并(a芘,使成品油中的苯并(a芘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16-2005。 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油茶籽油。”
苯并(a芘并不可怕,可怕的权威部门、专家的话。原料无需掌握,过程无需控制,危害物的来源无需分析,只要产品*后符合国家标准就万事大吉?
6、食品监管的路曲折而漫长,方式方法需要探索
7、只是一个传说就有这样的反应,中国食品企业走出去看来真的很难。
8、无论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还是从提供服务以及运输成本考虑。物流已越来越受到关注。
9、权威声音
二、国际食讯
1、美国FDA就转基因三文鱼的讨论告一段落。无限期的推迟结果再次说明了类似转基因、克隆等技术的新资源食品不仅要过营养物质供给、食品安全关,还将涉及环境影响、伦理道德等社会因素。
2、乳糖一直是乳糖不耐症患者的心病,每个企业都深知,解决这个问题将开辟一片新天地。国内某企业生产的“优舒”无乳糖奶其实并非不含乳糖,国外乳品企业在口味上也一直难以突破。除了乳糖,在其它乳制品、乳品标准方面各国也有更新动态。
4、全球生产,全球市场,全球的食品安全。
5、从小麦等主食到其它农副产品,涨涨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