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全市建立“大
现状“大食品安全”监管局面尚未形成
2008年10月,长沙在全省**提出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建设成全国食品安全城市。民进长沙市委向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交的一份提案中表示,目前流动摊点、小作坊等小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问题依然严重,部分食品加工、流通集散地和农村等食品安全隐患突出;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大量食品新资源、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市政协委员胡遂在个人提案中对学校及周边的食品卫生状况表现出担忧。
农工党长沙市委向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交的提案指出,社会监督不够,“大食品安全”监管局面未能形成是当前长沙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建议推进食品生产规范化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食品安全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三份提案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建立全程化、规范化监管的重要性。
农工党长沙市委建议全市各相关部门要着力建立“大食品安全”监管局面,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四中心一体系”,即综合检测中心、信息综合中心、标准化中心、决策处置中心和食品安全预警体系,以整合监管资源,完善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
民进长沙市委在提案中建议,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经费的集中投入,严格实施“收支两条线”,切断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之间的利益链;要组建专业检测员与食品安全义工“专兼结合”的检测队伍,提高监督检测手段;要从源头抓起,建立食品“身份证”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地方性法规,对无证照或制售有害有毒的假冒伪劣食品的要有明确和严格的处罚规定;在蔬菜批发市场、主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重点生鲜食品超市,都要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该提案还建议要推进食品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提高食品工业水平。
部门回应
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全程监管
“为了巩固专项整治成果,针对监管体系和监管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市委、市政府从体系建设入手,抓紧构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只要形成疏而不漏的机制体系,不断加强长效体制的执行力度,一定能打造一个老百姓放心的食品安全城市。”前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人说。
过去“多头管理、多头不管”的问题长期困扰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市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与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等单位建立了工作联动机制,实行信息共享、整治同步、管理同治。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还成立了40个人员编制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侦查大队,加强食品安全执法;市工商局内部增设食品安全监管处。
在2009年全市开展围绕食用油、酒类、肉类、校园及建筑工地食堂、农村聚餐、熟食加工、米粉及豆制品等12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后,市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成立,《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有效保障了这些地方特色食品的“原汁原味”。
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后,产品检测体系也“闻风而动”。2009年,全市新建、改建4个质量检测中心,为各农贸市场配备了快速检测设备,每个区县(市配备了两台以上食品质量检测车。从产品出厂关、市场流通关、仓储运输关,到餐饮消费关和环境监控关,一关不漏,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