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已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基本完备的新型政府粮食储备体系。
**,储备粮规模较大并呈增长趋势,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粮食生产和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以小农为主,长期以来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使粮食储备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中国特色,突出的表现为政府掌握粮食储备的规模较大,同时粮食储备主要为政府储备和实物储备,储备的规模有稳定增加的趋势,国家管理的重点也是政府储备,政府粮食储备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农民利益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第二,储备粮的类型齐备和层级健全,有利于组合发挥储备调控功能。
按照储备粮的周转特征,目前我国政府储备粮主要由基本安全储备和后备储备两种类型的储备组成。在粮食市场化的条件下,这种构成是适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能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
按照储备粮所有权的归属,我国政府储备由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两种层次的储备组成。目前中央储备粮直属库点储粮数量多、效率高、效益好;省级储备粮库点储粮次之。
在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下,这种构成有利于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次的积*性,落实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中央储备粮是中央政府调控跨区粮食市场的手段和物资基础,由国务院委托中储粮公司负责管理。
目前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储备类型不断丰富,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核心力量。经过这几年不断探索,中央储备粮建立了通过购销轮换的机制,每年约1/3轮换的规模,使中央储备粮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比较可靠的保证。地方储备粮是地方政府调控区域粮食市场的主要手段和物资基础,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是确保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地方储备粮主要由省级储备粮组成,一些地方在省以下仍然保持了市、县储备,但多由省级政府统一管理。截至目前,各地按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基本都建立了地方粮食储备,品种结构比较合理,并增加了成品粮油储备,储备管理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第三,储备粮的购销按市场化方式运作,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通过储备改革,现阶段我国储备粮的购销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储备与市场的联系发生重要变化。各种储备的购销都在市场上完成,基本建立了储备粮的合理周转体系和储备调控体系。这种储备体系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在储备粮的收购中,要求直接向农民收购或通过经纪人间接向农民收购原粮,部分地方还开展了订单收购,为解决农民的卖粮问题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渠道,同时减少了流通环节,提高了流通的效率。
储备粮的销售有三种渠道,一是通过批发市场按顺价原则公开拍卖销售,这是主渠道;二是通过协议销售给有关大贸易商和加工企业,这在储备粮的轮换中经常采用;三是通过加工后直接销售给有关零售商或集团消费单位,这种形式目前还不多。
通过储备改革和储备粮购销的市场化运作,为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改变了农民和经营者因价格不合理造成的亏损,使经营成本成为价格的基础。近几年加工企业逐渐成为经营和使用社会储粮的重要主体,储备改革发挥了关键作用。
第四,储备粮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政府财政负担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现阶段我国粮食储备仓储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储备粮基本上保存在现代化的仓库里,储备粮的数量、质量逐步得到可靠技术保证。1998年以来,中央财政分三批连续投入国债资金,建设了现代化国家储备粮库,其中大多数已经投入使用。目前中储粮的直属库中,仓储及附属设施今非昔比,储粮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在硬件上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几年粮食库存检查结果表明,中央储备粮账实基本相符、质量状况达到了储备制度建立以来的*高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中央储备粮的质量合格率是100%,宜存率达到97%,低温储备粮达到50%,在南方高温高湿的地方尽量采用一些生物方法,减少药剂、熏蒸,给市场提供了更安全、优质、绿色的粮源。
储备粮的成本费用直接关系国家财政成本负担。中储粮公司成立以前,我国储备粮管理曾经出现粮食企业亏损失控。2000年中储粮公司组建后,中央在储备粮财务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相应改革,对中储粮管理采取了企业化的运作模式,降低管理成本?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现在,国家对中储粮总公司是委托经营的关系,存多少粮给多少费用,采用财务包干制?实际上是对中储粮公司从事粮油储备和轮换业务采取了定额补贴。由于中储粮公司在加强管理、降低储粮成本和提高资金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基本改变了原来国有粮食企业及粮食部门不断亏损挂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