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1月份至6月份,我国粮食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1.0%、1.5%、0.4%、0.8%、0.6%,已连续6个月上涨,累计涨幅达4.9%。由于在我国CPI样本中,食品类商品权重占到了33.6%,因此,专家担心粮价如果持续上涨,恐怕会形成通胀压力。
而农民则担心丰产不丰收,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
专家和农民的担心,一个属于宏观经济运行问题,一个属于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两个*端,凸显了粮食价格的重要。
那么,粮食价格又会怎样运行呢?
决定粮价的因素主要有种粮成本、供求关系、市场投机行为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粮价的运行趋势,应该是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种粮的成本看,种子、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电、油等的价格都会对粮价形成影响。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上述商品的价格有涨有落,对粮价的*终影响是偏中性的。
从供求关系看,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但此类需求的增加应该是渐进的,不会出现骤然放大的情况,加上近年来我国粮食连续丰收,供给充足,因此,需求的增加对粮食价格的影响不会很大。
从市场投机因素看,近年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曾出现大幅波动,但这种波动并非由有效需求的增加引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国际热钱炒作的结果,同时与计价货币美元的无节制发行有很大关系。由于我国粮食基本能够自给自足,进出口数量不大,粮食市场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传导到我国会大幅衰减,对我国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有限。
从政策面看,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农民的种粮积*性高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此外,在粮食调控逐步引入市场机制的过程中,政府运用市场手段调控粮价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这都为粮价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从长远来看,要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还要付出很多努力,其中维持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是*重要的,为此,政府已出台了增加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规划。而要保证粮食不断增产,就要让农民种粮有赚头。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会逐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让农民得到实惠。
但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不会导致粮价水平的显著上涨。这是因为,国家会根据粮食市场供求状况,适时吞吐粮食,来保证市场价格的平稳运行。在去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时,国家有关部门在继续安排政策性粮食通过粮食批发市场公开竞价销售的基础上,适时增加了投放数量,合理确定销售底价,有效防止了国内市场粮价的过度上涨,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为稳定市场粮价,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在部分主产区及时实施了临时收储等政策措施。今年国家在主产区继续执行小麦、稻谷*低收购价政策,较大幅度提高了小麦、稻谷的*低收购价格水平。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对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波动,保持国内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有理由对维护国内粮食市场基本稳定充满信心。
在目前我国粮食的购销体制下,政策是决定粮价的*主要因素。政府既要关注专家们关注的宏观经济运行的问题,也要关注农民们关注的种粮划不划算的问题。这就形成了较为明确的价格区间,就像股票市场中运行通道。而为了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政府会尽量收窄这一价格区间。
再者,从粮食的基本属性看,粮食的主要功能毕竟还是满足人们吃饭的需求,因此,不考虑大规模投机的影响,粮价的走势应该是基本平稳的。
由此可见,粮价的稳定运行值得期待。